鲁迅对阿Q抱怎样的态度?

题目

鲁迅对阿Q抱怎样的态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怎样理解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


正确答案: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的名篇,收入小说集《呐喊》。《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文章讽刺了一些心灵丑陋的旧中国人,同时也道出了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存在的劣根性。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阿Q是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悲惨命运。
阿Q的精神胜利法,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的弱点。所以,阿Q又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同时,由于人类各民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类似的病态心理,因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弱点的形象概括。

第2题:

“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这句话出自()

  • A、鲁迅的《风波》
  • B、鲁迅的《伤逝》
  • C、鲁迅的《阿Q正传》
  • D、鲁迅的《祝福》

正确答案:A

第3题:

鲁迅笔下的“阿Q”的主要性格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精神胜利法

第4题:

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往往表现得非常决绝,甚至偏激,应该如何看待鲁迅的这种态度?试结合《狂人日记》或《阿Q正传》加以分析。


正确答案:鲁迅是现代中国不可多得的伟大哲人和战士,他的思想不是书斋式的或体系式的,而是近代中国文化转型中痛苦而切实的摸索,带有对传统得失的深刻感悟,对国情民性的透彻理解,又渗透着独到的人生体验。鲁迅对封建制度下的旧文化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最为深刻,攻打最为猛烈,这恐怕是中国近百年来先进知识分子中的唯一。在他的作品中,直接表达了积压多年的对传统的愤闷,也最能体现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例如《狂人日记》中反映出的鲁迅对传统文化的决绝态度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通过狂人之口,说出了中国历史的本质:吃人,把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文明比喻为“吃人的筵度”,而传统中国也就成了“安排人肉筵度的厨房”。能说出当时人们想说而不敢说,甚至连想都不敢想的话,这种人也只能是“狂人”。鲁迅的这种态度有其合理性。因为只有偏激才能打破旧的营垒;用逆反思维会促使人们摆脱旧的思维定势;批判传统同时也是自我否定;鲁迅是以文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值得注意的是,鲁迅对于传统文化的决绝和偏激并不是将所有传统文化一竿子打死,而是针对传统文化中的病症下猛药。对于传统文化,鲁迅的态度虽然看起来极为强硬,甚至偏激,但事实上他曾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并且造诣颇深。因此,就鲁迅本身来说,他对于传统文化并不是完全的反对。

第5题:

怎样认识鲁迅对《风波》中七斤等农民的态度?


正确答案: 首先,应该看到鲁迅当时创作小说的目的是为了把改变民众的精神当作革命的“第一要素”,他写农民群众身上的愚昧和落后,是“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这种落后不觉悟的精神状态,唤起民众的觉醒。鲁迅是真正站在革命立场上思考问题的,所以对于农民的不觉悟状态,不是采取嘲笑和攻击的态度,而是寄以热烈的希望。
其次,鲁迅写七斤等农民的不觉悟是在暴露封建统治势力的罪恶。存在于农民群众身上的落后和愚弱,其根源在于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长期的压迫和精神上的奴役。鲁迅就是通过这些形象来揭露封建制度及奴役人民的精神枷锁的罪恶。鲁迅在这里还告诉我们,如果容忍旧的封建势力继续存在下去阻碍社会前进而不彻底铲除,如果仅从外表上剪掉了头上的辫子,而不彻底铲除人民头脑里的旧思想、旧习惯,那么人民群众永远不会理解革命的必要性,从而成为阶级敌人搞复辟倒退的有利条件。

第6题:

改编自鲁迅小说的电影《阿Q正传》中饰演阿Q的是哪位演员?


正确答案: 严顺开

第7题:

作者鲁迅对阿Q的批判态度是()。

  • A、麻木不仁
  • B、哀其不幸
  • C、怒其不争
  • D、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正确答案:D

第8题:

鲁迅先生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形象。

A

B



第9题:

阿Q和祥林嫂是鲁迅作品中的文学形象。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鲁迅先生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形象。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