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言不尽意”论的基础上,庄子提出了()()的观点。
第1题: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第2题:
曹丕《典论·论文》提出了哪些理论观点?
《典论·论文》从针贬“文人相轻”、推崇“审己度人”入手,借助对建安七子创作风格及个性的分析,提出了“文本同而末异”、“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等重要的理论观点。
第一, 文本同而末异。这里的“本”与“末”,分别就文学的本质特征与文体特征而言,属于文体论。无论哪一种文体,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其“本”相同;而不同的文体,在表现形态、语言形式、体貌风格等方面各有不同,其“末”相异。
第二,文以气为主。曹丕以“气”论文和文人,以“文气”说表述作家气质个性与文章风格体貌的关系。
第三,建安七子之文气研究。曹丕是建安时期的著名作家,他的文体论和文气说,既有着对自己创作经历和体会的概括总结,同时也建立在对建安文学概括总结的基础之上。《典论·论文》用一半的篇幅对当时著名的作家孔融等七人逐一品评,后世“建安七子”之称即出于此。
第四,文章不朽之盛事。曹丕《典论·论文》将文章的价值和作用概括为两句话:“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第五,文人相轻与贵远贱近。曹丕《典论·论文》反复针贬“文人相轻”的弊端,主张“君子审己以度人”。
略
第3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4题:
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
第5题:
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提出了()的观点。
第6题:
李嘉图在斯密的基础上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第7题:
简述老子、庄子的人性论观点。
(1)老子主张人性是超善恶的。老子认为人性来自于“道”,在未加雕琢之前是至善至美的。他认为初生婴儿的人性才是人之本性,是至美的,是无所谓善恶的,是超乎世俗的,随着婴儿的长大,现实的人性即有了善恶,因此主张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
(2)庄子认为人性来自于天道,是命定的,其最本质的特性就是质朴自然,他特别强调人的自由本性。“生之谓性,率性而为”,这才是人生的最佳状态。
略
第8题:
帕累托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般均衡论。()
第9题:
()在“多规”义务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公正为导向的义务论。
第10题:
教材认为,《庄子》书中提出了“()”、 “()”的艺术创作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