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佛教界产生的()方法,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
第1题: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中国
第2题:
A、1979
B、1981
C、1982
D、1985
第3题:
当代中国的佛教界将佛教的宗旨归纳为 ____ 、____ 、___ 、___ 。
第4题:
阅读下面所提供的材料,并根据你的理解作出相应的分析。 “晚近受西方训练的中国学者,回头研究中国古典或近代文学时,即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以开发中国文学的宝藏。由于这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即涉及西方文学,而其援用亦往往加以调整,即对原理论与方法论作一考验、作一修正,故此种文学研究亦可目之为比较文学,我们不妨大胆说,这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的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中国派”。 ——古添洪、陈慧桦《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序》
第5题:
吴宓于1924年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是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他是第一个把比较文学引进高校的中国学者。
第6题:
A、西晋时期
B、鸦片战争至五四前夜
C、“五四“前至1949年
D、唐宋时期
第7题:
1929年最早在中国开设"比较文学”课,标志着"比较文学”已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中国的大学是: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金陵大学
D:南开大学
第8题: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宗教,渊源于_____ ,________ 是道教的前身。
第9题:
比较文学家艾田伯曾在国际比较文学一次年会上发言,题目为《比较文学在中国的没落》。
第10题:
1985年在深圳大学召开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讨论会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全面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