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佛教界产生的()方法,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

题目

西晋时期,佛教界产生的()方法,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

  • A、心无义
  • B、格义
  • C、合本
  • D、直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学者奠定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基础,最早提出关于比较文学定义的看法。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中国


参考答案:B

第2题:

()年在深圳大学召开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讨论会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全面复兴。

A、1979

B、1981

C、1982

D、1985


参考答案:D

第3题:

当代中国的佛教界将佛教的宗旨归纳为 ____ 、____ 、___ 、___ 。


正确答案:
3、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第4题:

阅读下面所提供的材料,并根据你的理解作出相应的分析。 “晚近受西方训练的中国学者,回头研究中国古典或近代文学时,即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以开发中国文学的宝藏。由于这援用西方的理论与方法,即涉及西方文学,而其援用亦往往加以调整,即对原理论与方法论作一考验、作一修正,故此种文学研究亦可目之为比较文学,我们不妨大胆说,这援用西方文学理论与方法并加以考验、调整以用之于中国文学的研究,是比较文学中的中国派”。 ——古添洪、陈慧桦《比较文学的垦拓在台湾•序》


正确答案:这段话包含着比较文学阐发研究以及中国学派的倡议。阐发研究的基本含义就是以西方文学理论来评论中国文学创作实践,这是一种简便易行、具有强烈可操作性的方法,也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在面临五四以后的白话新文学已经失效时所必然采取的补救措施。
首先,随着阐发研究实践和理论探讨的深入,中国学者进一步将阐发研究发展为双向阐发,即中西互为主体、互相批评,互相阐释。作为科学方法论之一的“阐发”,应该是各异质文学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阐发的双向交互性是不容忽视的,它是一种以西方文学理论来观照阐发中国文学,与以中国文学理论去观照阐发西方文学的双向互动的交流与对话;同时它又是一个不断发现、扬弃、沟通、融合,从而走向更高文学理论层面的过程。其预期目标,就是建立一个跨越中西方文学体系的具有强大包容性与涵括性的总体文学规律。
其次,阐发研究的重要特征表现为特别注重文化模式的运用,具有鲜明的文化学色彩。阐发研究由于是在不同文化区域的文化传统差异很大的两种或多种民族文学间进行的。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它们在文化心理结构、文学观念、价值体系、批评标准诸方面的差异性。
第三,一方面可使传统文学、文化由封闭转向开放,获得新的生命活力,成为本民族文学发展的丰富资源;另一方面,它也是为东西方文学对话开辟道理,寻求跨文化共同规律的必由之路。而且,阐发研究可以冲击我国传统的治学方法,促进文学研究的学术转型,促成人们理论素养和思维观念方面的新突破,促使我国古代文论的观念活化和当代生成。这样,我国的传统文学和文化便将以新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必将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中国学派,中国比较文学界目前已经不再将学派的树立作为自己的主要追求目标。更注重在实践和理论上探索并作出扎实有效的成绩。

第5题:

吴宓于1924年在东南大学开设的“中西诗之比较”是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他是第一个把比较文学引进高校的中国学者。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中国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在()

A、西晋时期

B、鸦片战争至五四前夜

C、“五四“前至1949年

D、唐宋时期


参考答案:B

第7题:

1929年最早在中国开设"比较文学”课,标志着"比较文学”已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中国的大学是:

A:北京大学

B:清华大学

C:金陵大学

D:南开大学


参考答案:B

第8题:

道教是产生于中国的宗教,渊源于_____ ,________ 是道教的前身。


正确答案:
4、古代的巫术;秦汉室的神仙方术;黄老道

第9题:

比较文学家艾田伯曾在国际比较文学一次年会上发言,题目为《比较文学在中国的没落》。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1985年在深圳大学召开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讨论会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全面复兴。


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