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电视统治一切”?

题目

怎样理解“电视统治一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国民党政权是怎样建立新闻统治的?
1927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便建立和发展了以“中央通讯社”为中心的庞大的新闻通讯事业网,以《中央日报》、《扫荡报》为中心的党、政、军报纸网和以“中央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广播网。国民党这个新闻事业网,是在“剿共”枪炮声中建立并扩大起来的,“反共”成为它的宣传基调。它一方面造谣污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人民革命斗争;另一方面鼓吹“以党治国”和实行“训政”,宣扬法西斯主义,为中国建立独裁统治制造舆论。
1.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1924年4月1日在广州成立,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党部。1927年迁汉口,同年4月18日,国民党政府正式定都南京。5月,中央通讯社随中央党部迁南京。5月6日起开始发稿。中央社最初几年规模很小。1932年,实行“独立经营”的方针。5月1日,国民党中央党部任命萧同兹为社长,负责改组“中央社”。上任后的萧同兹,向国民党中央提出三条办报方针,即:
1)社址迁出国民党中央党部,对外独立经营,与报界及社会接触,使之成为社会文化事业机构;
2)发布新闻,力求正确迅速,有自行决定之权,不受外界干涉;
3)用人以才为准,由社里决定。萧同兹还将这三条方针解释为“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由于这三条方针的实行,“中央社”可以少受国民党内各种派别势力的掣肘,便于蒋介石的直接控制,提高新闻工作的效率和宣传的灵活性;也可以淡化其党部工具的色彩。萧同兹也比较善于用人,吸收了一批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并招收一些大学生,充实采编电讯各部分,整个社务面目一新。在通讯设备的购置方面,国民党政府也予以很大的支持。1932-1937年间,“中央社”设立了10多个分社和20多个“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了国内新闻。另外,还在东京、日内瓦、新德里设有“国外通讯员办事处”在此期间,“中央社”还相继与英国的路透社、美国美联社、法国哈瓦斯社签订交换新闻条约,收回了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中央社”借此获得了大量的国际新闻,同时又切断了国内各报从外国通讯社取得新闻来源的渠道,加强了对报纸的控制,在国民党的新闻统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央通讯社总社迁到汉口,1938年10月又迁重庆,此时又先后设16个分社。成为国内最强大的国家通讯社。
2.《中央日报》1927年3月22日在汉口创刊,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创刊初期为武汉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的立场,反蒋,1927年9月15日停刊。《中央日报》对大革命、对北伐军的胜利消息的报道起到过正面的作用。其副刊《中央副刊》由副刊老编孙伏园主编,很有特色。1928年2月1日,国民党在上海重办《中央日报》,由当时的中央宣传部长丁维汾兼任社长。1928年11月1日停刊。1929年2月1日,《中央日报》迁至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出版,由中央宣传部长叶楚沧兼任社长。1932年,《中央日报》改行社长制,直接对国民党宣传部负责,行政上独立,首任社长程沧波。程沧波提出了“经理部要充分营业化,编辑部要充分学术化,整个事业当然要制度化效率化”的口号,着手对《中央日报》编辑和经营两方面的工作加以整顿、改进,国民党中央在资金和人力上也大力扶持该报。因此,《中央日报》的业务与规模不断扩大,同年先后增出《中央夜报》、《中央时事周报》。1935年,《中央日报》更新设备,扩大版面。1937年6月,开庐山版。1937年12月31日因南京沦陷停刊。1938年在长沙复刊,同年9月1日迁重庆出版,先后增设长沙、昆明、成都等地方版。1945年返迁南京,又增设《沈阳中央日报》、《长春中央日报》。1946年,《中央日报》对外称实行企业化经营,停止向中央领取经费,社长马星野。作为国民党政府的喉舌,自1928年以来,《中央日报》长期以反共为基本立场。1949年4月23日,《中央日报》在大陆停刊,前后出版计22年。
3.其他报刊为了配合反共军事“围剿”,国民党于1932年6月23日在南昌创办了《扫荡报》,其前身是1931年5月创刊的《扫荡三日刊》。该报由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南昌行营政训处主力。国民党地方新闻机构也逐步建立起来。国民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党报网,并通过这张网,控制各地的新闻舆论阵地。
4.中央广播电台国民党定都南京后,陈果夫、戴季陶、叶楚沧等首倡设立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在南京丁家桥正式开播。初建时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宣传部。1932年11月12日,启用南京江东门外新建的发射台,电波及于全国并覆盖南洋一带,成为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一座电台,时称“东亚第一台”。中央台建好后,地方电台也开始发展起来。抗战前形成了以中央台为核心的广播网络。国民党中央台由陈果夫创办,先后任台长的有徐恩曾、吴宝丰等,属于中统特务系统。在全国下属有十几个地方广播电台。
5.国民党政府颁布的新闻出版法规国民党实行新闻统治政策,就是一方面建立与加强自己的新闻事业网,另一方面采用各种办法迫害革命报刊,控制其他报刊,箝制社会舆论。为此还制订了一系列的新闻政策与法规。如《省及特别市党部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宣传品审查条例》、《查禁反动刊物令》、《取缔销售共产书籍办法令》、《出版法》、《宣传品审查标准》、《图书杂志审查办法》以及《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等。这些法律条文还规定了严格的处置办法,从罚款、查禁到判刑,甚至杀头。更有甚者,国民党特务与军警可以不顾任何法律约束随意逮捕进步记者和文化人士,查禁各种报刊。国民党还设置了一整套新闻检查机构形成严密的新闻检查网。

第2题:

看电视怎样注意卫生?


正确答案: ①每次看电视不要超过2小时,连续看电视1小时后,应起来活动5-10分钟;②观看者应离电视屏幕2米以上;③电视机安放高度应与观看者坐时的眼睛高度相一致;④室内最好开一盏3-8瓦的小灯,以减轻屏幕与周围黑暗的强烈对比,这对避免眼睛疲劳有好处。

第3题:

怎样理解“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这一党员义务?


参考答案:

一、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是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一个根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党政党性原则的最高表现;

二、每个共产党员在党和人民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发生矛盾时,都必须无条件的牺牲个人利益,要求党员在为党的事业的奋斗过程中,处处走在前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第4题:

怎样理解“诸行一切都在动中”的含义?


正确答案: 以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诠释无常、行,诸行一切都在动中,所谓的动,不是谁在决定它,都是自然法则,自然缘生缘灭,它本身就是能量,在虚空里面就一直在动。能量散布在虚空里,同样在流动,形成微粒、波粒、极微小的就是夸克,也是以波粒的形式存在虚空里,现在最顶尖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只能证明无常法印的正确性,都不可能推翻无常法印。只要是诸行、一切都在变、在动、那就是佛说的无常法印,它一定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的。

第5题:

怎样理解一切险保险合同?


正确答案:一切险合同是指保险人承保的风险是合同中列明的除外不保风险之外的一切风险的保险合同。由此可见,所谓一切险合同并非意味着保险人承保一切风险,即保险人承保的风险仍然是有限制的,只不过这种限制采用的是列明除外不保风险的方式。在一切险合同中,保险人并不列举规定承保的具体风险,而是以“责任免除”条款确定其不承保的风险。也就是说,凡未列入责任免除条款中的风险均属于保险人承保的范围。

第6题:

网络电视接收终端主要有哪几种?怎样完成电视收看?


正确答案: 网络电视接收终端主要有三种,即是电脑、电视机和手机。
如果采用电脑收看,只需要接入互联网并安装相应的播放软件即可;
如果使用电视机,则需要额外安装一种机顶盒用来接受来自互联网的电视节目;
如果用手机观看,则需要购买视频手机并订购相应的服务。

第7题:

怎样理解书法艺术中的“个性”?对书如其人应怎样理解?


正确答案: 艺术是一种个体的精神产品,是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和爱好等精神因素转化为物质形式的过程。这个形式是作者本人所独有的,是作者本人个性的体现。个性是一个人所特有,别人是不可重复的,“书如其人”也就是这个意思。正是“书如其人”,书法艺术才呈现出千姿百态争相竞艳的局面,从而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审美爱好。
书法艺术的个性,也就是书写者的个人风格,其表现为书法的整体面貌,是作者思想、经历、文化修养、性格、气质以及师承家学等多方面的一个综合体。一个人的个性,在各方面都会自然地流露出来。选择碑帖的时候,选此或选彼,便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了个性。在临写过程中,也因个性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孙过庭《书谱》说:“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径侹不遒;刚狠者又倔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这是很有道理的。试想一个轻浮的人,说话、举止、待人接物轻浮,对待书艺也必然轻浮,那能写出稳重沉着的书法呢!个人风格是在长期的探索中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不断寻求能够充分表现自我个性的过程,就像写文章和讲话时苦思冥想选择能够贴切而充分地表达思想的语句一样。一旦能够随心所欲地驾驭它,便意味着风格的形成和成熟。自我的个性表现得越充分,风格也就越鲜明,艺术的感染力也就越强。
作为社会的一员,生活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不断地探索时代的脉搏而力求与之同步时,才真正称得起新风格。那种把个性理解为超越必备的基本功,或者可以不受任何规律制约的任意造作的“新”形式,如同造句可以不理解词意,或者随心所欲地制造新词一样,是不能为人们所理解、欣赏和取得共鸣的,自然更谈不上什么个性和风格了。
以上所谈,人的个性决定着书法的个性,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书法的个性也往往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的个性,也就是所说的“潜移默化”,所以用书法陶冶性情也是自古以来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这里又一次告诉我们,选择范本的重要性。

第8题:

怒绿竹是怎样利用音乐加强其统治的?


参考答案:

(1)统治阶级利用音乐,从精神上,加强神权对人民的统治。他们自封为神的代表,使占卜神圣化,以抬高自己作为神的代言者的地位。
(2)对一些反映生活的诗歌进行篡改,贬低它的现实意义,想尽一切办法,给它封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磨灭它的斗争锋芒,记载不少诗歌的商周之间出现的《易经》,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我们今天只要揭开它神秘的外衣就可以看到不少奴隶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3)掩盖音乐的现实性,以便歪曲运用,即把音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作为统治手段和施恩手段。


第9题:

怎样理解当下中国电视的娱乐化倾向?


正确答案: 一)目前,电视媒体出现了节目娱乐化的趋向,从我国电视频道的自我定位来看,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重庆卫视的“麻辣中国”、广西卫视的“时尚中国”、吉林卫视的“幽默中国”、江苏卫视的“情感中国”、安徽卫视的“电视剧卖场”等等都逃不出“娱乐”的怪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和过渡的表现。
二)电视节目娱乐化趋向形成的原因
当今电视节目娱乐化趋向的形成,是和人们的心理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市场化息息相关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受众的需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迫切需要休闲娱乐。作为节目来说,乏味的信息和刻板的说教,已不再是大众的首选,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寓教于乐”的生动化节目。
②市场的需要
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促进娱乐化趋势形成的外部因素。
③信息传播的需要
对于信息时代的受众来说,轻松和谐的传播方式比被动生硬地接受在效果上更好些,娱乐化手段,更有助于信息的主动传达。如《南京零距离》
三)娱乐化的实质
①目前电视娱乐化所带来一些误区,一些电视节目认为娱乐化就是恶搞,就是“娱乐”大众,甚至认为娱乐化就是泛娱乐就是电视的未来。
②事实上,电视节目娱乐化,尽管是现代媒体总体发展的一个趋向,但并非所有的节目都要娱乐化。比如:国家各项政策的传达和宣传,都离不开正规新闻播报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还有一些法制类的节目也决不能以一种嬉哈逗乐的态度去对待。
③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实质是指电视媒介的大众娱乐化,它是大众文化所表征的特性手段之一。
四)娱乐化对电视的影响
①虽然节目娱乐化给受众一个发泄生活压力的渠道,使电视节目变得更加有趣味性,更利于受众接受。但盲目的娱乐化依然带来了很多问题。
②对大众思想文化的误导。比如当年《超级女声》出现后,真人秀节目铺天盖地,给许多年轻人造成了心理误导,他们放弃学业,渴望一夜成名。
③许多节目过分追求娱乐化,使节目变得低级趣味、庸俗不堪,对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影视剧。
④还有一些本该严肃的电视节目,为了获得更好的市场效应,追求娱乐化和卖点,失去了节目的真实性和本色。
五)应对措施
①针对目前我国电视的娱乐化趋势,我们要正确看待这种趋势。电视节目的娱乐,是需要既给人以愉悦,又给人以教育的。
②因而我们需要进行创新,提升大众娱乐品位,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③同时,也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价值导向。既要服从公众的、社会的要求,也要结合自身节目的定位和特色,才能制作出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的、健康的电视节目,避免节目本身的低俗化和庸俗化。

第10题:

看电视怎样注意用眼卫生?


正确答案: ①每次看电视不超过2小时;
②距离电视屏幕2米以上;
③电视机安放高度与观看时的眼睛视线呈水平位置;
④观看时室内开盏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