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郁病各型的治法和方剂。

题目

叙述郁病各型的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郁病各型的分证论治
(1)肝气郁结治宜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方用柴胡疏肝散。
(2)气郁化火治宜疏肝解郁,清肝泻火。方用丹栀逍遥散。
(3)血行郁滞治宜理气解郁,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
(4)痰气郁结治宜行气开郁,化痰散结。方用半夏厚朴汤。
(5)心肾阴虚治宜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方用天王补心丹。
(6)心脾两虚治宜健脾养心,补益气血。方用归脾汤。
(7)肝阴亏虚治宜滋养阴精,补益肝肾。方用滋水清肝饮。
(8)心神惑乱治宜甘润缓急,养心安神。方用甘麦大枣汤加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方剂与治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法统方

B、方从法出

C、法从方出

D、治法是组方的依据

E、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参考答案:C

第2题: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

A.没有明确的关系
B.治法指导方剂组成
C.治法是指导组方用药的依据,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
D.方剂体现治法
E.治法体现方剂

答案:C
解析: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二者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第3题:

叙述胃痛饮食停滞的主症、治法和方剂。


参考答案:1.主症胃痛,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或排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黄腻,脉滑。2.治法消食导滞。3.方剂保和丸。

第4题:

试述各型泄泻的证型、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各型泄泻的证治
(1)寒湿泄泻,治法为芳香化湿,疏表散寒,方剂为藿香正气散。
(2)湿热泄泻,治法为清热利湿,方剂为葛根芩连汤。
(3)暑湿泄泻,治法为清暑化湿,方剂为黄连香薷饮。
(4)食滞肠胃,治法为消食导滞,方剂为保和散。
(5)肝气乘脾,治法为抑肝扶脾,方剂为痛泻药方。
(6)脾胃虚弱,治法为健脾益胃,方剂为参苓白术散。
(7)肾阳虚衰,治法为温肾健脾,固涩止泻,方剂为四神丸。

第5题:

试述鼓胀各型的主证、治法及方剂。


正确答案:鼓胀各型的主证、治法及方剂叙述如下:
(1)鼓胀早期
主证:腹大胀满,叩之如鼓,持久不减。
治法:理气和血,行湿散满。
方剂:木香顺气丸为主。
(2)鼓胀中期
主证:腹大坚满,撑急,动之有振水音。
治法:扶正行气,化瘀利水。
方剂:扶正以四君子汤加黄芪、黄精为主方;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以调营饮为主方。
(3)鼓胀晚期
①正虚邪恋
主证:腹大胀满不舒,早宽暮急。
治法:温补脾肾,或滋补肝肾为主。
方剂:温补脾肾以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化裁;滋补肝肾以麦味地黄丸或滋水清肝饮为主。
②鼓胀出血
主证:腹大胀满伴出血。轻者呕吐物中夹有鲜血或血块,或大便色黑。重者吐血盈碗盈盆,或大便暗红而溏薄。
治法:泄热宁络,凉血止血;气血耗伤者合益气固脱为法。
方剂:泻心汤或大黄白及三七粉凉开水调为糊状,慢慢吞服。气血耗伤者可用独参汤,或静点生脉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
③鼓胀神昏
主证:腹大胀满伴神昏。先见烦躁不宁,逐渐嗜睡,终至昏迷。或先有语无伦次,逐渐嗜睡,终至昏迷。
治法:醒神开窍。
方剂:湿热蒙闭心包者,用局方至宝丹研化,吞服或鼻饲。痰湿蒙闭心包者,用苏合香丸研化,吞服或鼻饲。或用菖蒲郁金汤鼻饲。也可用静点清开灵注射液。

第6题:

关于方剂与治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治法是组方的依据
B.方剂是治法的体现
C.法从方出
D.以法统方
E.方从法出

答案:C
解析:
方剂是祖国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也就是说中医在治疗疾病时,首先要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辨证,将临床上收集到的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分辨出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然后才能论治。而论治是指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在治疗原则和方法指导下,选择适应的药物组成方剂。所以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是: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如一个感冒患者,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流清涕,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中医治疗时首先要辨证,通过分析得出此患者属于风寒感冒,其证为外感风寒表实证。根据“寒者热之”,“其在表者,汗而发之”的原则,确立其病的治法为辛温解表法。临床上选择具有味辛、性温、归肺经的药物,如麻黄、桂枝为主,还有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方剂进行治疗,即麻黄汤。所以前人有“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之说。故此题应选C。

第7题:

试述各型胁痛的证候特点及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各型胁痛的证候特点及治法和方剂
(1)肝气郁结
主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因情志喜怒而增减,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剂:柴胡疏肝散。
(2)瘀血阻络
主证:胁肋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入夜尤甚,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法:祛瘀通络。
方剂:旋覆花汤加味。
(3)肝经湿热
主证:胁痛口苦,脘腹痞闷,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
方剂:龙胆泻肝汤。
(4)胆腑郁热
主证:右胁灼热疼痛,或绞痛,或胀痛,或钝痛,或剧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胆。
方剂:清胆汤。
(5)肝阴不足
主证: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养阴柔肝。
方剂:一贯煎。

第8题:

叙述热淋的主症、治法、方剂。


参考答案:1.主症小便短数,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苔黄腻,脉滑数。2.治法清热利湿通淋。3.方剂八正散。

第9题:

便秘虚证分几型?分别论述各型的证候特征、治法和方剂。


正确答案:秘虚证包括三个证型。
⑴气虚便秘的主证是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难以排出,便后乏力,汗出气短,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胖,或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治法是补气健脾,润肠通便。方剂用黄芪汤。
⑵血虚便秘的主证是大便干结,努挣难下,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失眠健忘;或口干心烦,潮热盗汗,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或舌质红,少苔,脉细或细数。治法是养血润燥,滋阴通便。方剂用润肠丸。
⑶阳虚便秘的主证是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面色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小便清长,或腹中冷痛,拘急拒按,或腰膝酸冷,舌质淡,苔白或薄腻,脉沉迟或沉弦。治法是温阳通便。方剂用济川煎。

第10题:

黄疸各型的主证、治法和方剂是什么?


正确答案:阳黄
(1)热重于湿身目俱黄,黄色鲜明,伴热盛津伤的表现,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利湿,佐以泻下。方用茵陈蒿汤。
(2)湿重于热身目俱黄,然不及热重于湿者鲜明,伴湿邪困阻的表现,舌质红,苔厚腻微黄,脉弦滑。治宜利湿化浊,佐以清热。方用茵陈五苓散。
急黄
发病急,黄疸迅速加深,色黄如金,伴热毒炽盛的证候特征,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数或弦细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方用犀角散。
阴黄
(1)寒湿阻遏身目发黄而晦暗,伴有寒湿阻遏中焦的证候特征,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濡数。治宜温化寒湿,健脾退黄。方用茵陈术附汤。
(2)血瘀肝郁身目发黄而晦暗,面色黧黑,伴气滞血瘀的证候特征,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少,脉弦涩或细涩。治宜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方用鳖甲煎丸。
虚黄
面目肌肤发黄,黄色较淡,伴气血亏虚及气虚血瘀的证候特征,舌质淡,苔白,脉濡细。治宜补气养血,健脾柔肝。方用小建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