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影戏理论的发展。

题目

简述影戏理论的发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台湾皮影戏的特点。


参考答案:

皮影戏又称皮猴戏。皮偶细巧精致,活动自如,跳动活泼。它起源于民间的手影、走马灯,由灯戏发展为影戏。戏班通常4至7人,以一人为主演。其人物造型也分生、旦、净、末、丑、忠奸、怪异等等,舞台上的楼台殿阁,飞禽走兽等也以皮制作。影窗呈长方形,镶以白布成影幕。艺人持竹棒操纵皮偶,以灯光投影于幕上即成皮影。台湾皮影班常加上彩色灯光,造成多种变化。


第2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参考答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一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第3题:

中国最早的电影理论是()?

A、影戏理论

B、纪实理论

C、光影理论

D、皮影戏理论


参考答案:A

第4题:

简述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相当于婴儿期。幼儿通过感觉运动来和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出现思维(智力)的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岁),相当于学前期。表象和直觉思维。此阶段儿童思维特征:思维的自我中心主义、思维的中心片面化、思维转换性的无能,思维的非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相当于小学阶段。初步的逻辑思维,思维开始有可逆性,获得各种守恒概念等。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相当于初中阶段。比较复杂的逻辑思维。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

第5题:

简述认知一评价理论,并说说该理论的发展意义。


答案:
解析:
(1)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认为情绪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判断。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2)发展意义。①认知一评价理论端正了西方传统心理学和哲学把情绪和理智看为绝对对立、互相排斥的观念。②认知一评价理论认为情绪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任何社会都是通过对情景事件的认知评价而发生的。比如视错觉的敏感性、疼痛的生理心理反应,都可能有个人和民族的差异。人们由于认识的不同,情绪体验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甚至从情绪性概念中得到体现。③该理论大大提高了对情绪复杂性的认识,把情绪和认知联系起来的观念开阔了人们的思路,也开辟了认知研究和情绪研究的新领域。特别是,它为情绪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界碑的作用。

第6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案:
解析: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第7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
解析:
【要点】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这是一个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儿童在游戏中只是个人独立活动,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
(2)权威阶段(6~8岁)。此阶段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 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3)可逆性阶段(8~10岁)。此阶段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开始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一成不变的东西。
(4)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 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这时的儿童往往更多地从行为的动机而不单纯是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的责任,而且与成人的关系也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

第8题: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52.(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皮亚杰认为,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儿童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即其思维只能前推、不能后退。(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的概念。(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三)影响发展的因素:4个:(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第9题:

简述领导理论发展过程。
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的三个阶段:
1.性格理论阶段:从二十世纪到三十年代,这一阶段的领导理论研究,侧重于领导者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牲征。
2.行为理论阶段: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这一阶段从研究领导者的素质、特征,转向研究领导者的领导方式、领导作用和领导方法。
3.权变理论阶段: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迄今。该理论认为,一种领导行为的效果好不好,不仅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还取决于许多客观的因素。没有一种“最好”的领导行为。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

第10题:

皮影戏的主要流派有() ①陕西皮影戏②甘肃皮影戏③浙江海宁皮影戏④广东陆丰皮影戏

  • A、①②④
  • B、①②③④
  • C、②④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