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不是指示代词。A、另、其余、其他B、每、各、某C、这么、那么、这样D、什么、多少、怎样

题目

()组不是指示代词。

  • A、另、其余、其他
  • B、每、各、某
  • C、这么、那么、这样
  • D、什么、多少、怎样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代词可以是体词性的,也可以是谓词性的

B代词本身的语法功能和它所替代的词的语法功能一致

C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两种

D这么”所替代的词是体词性的


A

第2题:

下列不是“斯”的意义的是()

  • A、砍;连词
  • B、那么,这样„„就
  • C、代词,这,这个
  • D、夸耀

正确答案:D

第3题:

某高校组织200名学生植树198棵,其中有一人植1棵,其余的199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每人植3棵,乙组每两人植1棵。那么,甲乙两组各有多少名学生?

A.49,140
B.39,160
C.29,170
D.19,180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目:设甲组X人,乙组Y人,则有X+Y =199人;3X+0.5Y =197棵。求解方程组得X=39;Y=160 。因此,选择B选项。

第4题:

“你要去哪儿?“哪儿”是()

  • A、名词
  • B、人称代词
  • C、指示代词
  • D、疑问代词

正确答案:D

第5题:

现代指示代词“这”和“那”是什么时代产生的?它们是怎样发展出来的?


正确答案: (1)“这”字在唐代就出现了,宋代更多,有时候写作“者、遮”:
“不是者个道理”;“这个风俗如何得变”王力先生认为关于“这”字的起源,比较合理的说法是由指示代词“之”转变而来。
(2)“那”字台唐代也出现了,宋代以后就继承下来:
“歌颂在于此,浮华致那边。”
“那”字的来源比较简单,不是上古的指示代词“若”字就是“尔”字,王力先生比较相信是来自“尔”字,因为上古指示代词“尔”字用途比较广,应用的历史也比较长。

第6题:

加氢装置规定的升温速度和降温速度各是多少?为什么要这么规定 。


正确答案:升温速度≯30℃/时,降温速度200℃以上时≯30℃/时;从工艺上考虑,温度升得快,不仅对催化剂活性有影响,而且容易引起催化剂床层超温,对催化剂不利。从设备材质考虑,因加氢系统均为厚壁容器的设备,应避免设备器壁内形成过大的温度梯度和应力梯度。升温和降温速度过快会导致不锈钢堆焊和母体材质的剥离。降温速度过快还会导致铬钼钢的回火脆化。缓慢降温可使氢气有充足的时间从金属内扩散出来,同时也可避免热胀冷缩引起的设备法兰面的泄漏,所以升温降温速度不能太快。

第7题:

现代副词“这么”和“那么”在唐宋时代应用情况怎样?


正确答案: (1)在现代副词“这么”和“那么”产生之前,在唐宋时代,和“这么、那么”的用法大致相当的有“能、能尔、能许、能样、能底、能亨、能地、能个、如许、尔许、宁许”,如:“着花能许瘦,落子不多长。”“玉蕊纵妖娆,恐无能样娇。”这些都可能来源于“尔”字。
(2)此外,唐宋人的语录中,有“恁(nen)么”这样一个形式,从语音上看,“恁么”就是后代的“那么”但在最初的时候“恁么”既可以表示这么,也可以表示那么。在宋元的词曲里,“恁么”只写作“恁”,或者在“恁”字后面加词尾“的”。“早知恁的难拼,悔不当初留住。”
(3)“这么”和“那么”的出现可以说是很晚的是,但是至今没有研究清楚,在此只引《红楼梦》的例子:“熬了这么大年纪”;“我也没那么大精神和他们尽着吵去。”

第8题:

“我就不明白你怎么连什么也没学会。”中的“什么”表示的是()

A表疑问的代词

B表示任指的代词

C表示指示的代词

D表示虚指的代词


B

第9题:

代词包括()

  • A、人称代词
  • B、指示代词
  • C、疑问代词
  • D、代名词
  • E、代动词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下列词中全是代词的一组是()。

  • A、自个儿、大伙、群众、一切
  • B、这会儿、某、等等、同志
  • C、其余、彼此、那里、每
  • D、这儿、这样、同样、各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