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的效验思想

题目

王充的效验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衡》是哪位思想家的代表作()

A.王充

B.王阳明

C.韩愈

D.董仲舒


参考答案:A

第2题:

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出对知识要坚持“效验”“有证”、对师长要敢于质疑问难的教育家是

A.墨翟
B.孟轲
C.王充
D.韩愈

答案:C
解析:
王充(27—约97年),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博通“众流百家之言”。他的代表作品是:《讥俗》《政务》《论衡》《养性》,唯《论衡》传世。王充提出,分辨知识真伪的方法就是坚持“效验”“有证”,若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就要敢于“问难”与“距师”。故选C。

第3题:

东汉对“天刑”论提出激烈批判的思想家是王充。()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简述王充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反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思想,认为天道自然,万物自生、万物一元,人死神灭。
(2)人性论:把人性分为三种:善人、中人(善恶混杂)、恶人,但人性善恶,并非受命于天,而是由自然的“气”构成的。
(3)教育目的:培养“文人”、“鸿儒”为主。将知识分子分为文吏、儒生、通人、文人、鸿儒。其中文人和鸿儒是教育的培养目标。王充第一次提出将培养创造性的学术理论人才作为教育的最高理想。
(4)教育作用:尽管人的先天禀赋有差异,但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得到弥补。
(5)学习观:
①学知与闻见:反对神学所崇拜的所谓不学自知的“圣人”,主张“知物由学”。“闻见”的途径:一是通过注意和观察周围的事物,另一种是通过书本或者他人的间接经验。
②思考与求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有一些知识是虚伪的,所以需要思考,更需要“求是”的精神。检验知识真伪的方法是坚持“效验”和“有证”的原则。
③问难与距师:问难即在学习中,学生要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距师即与师保持距离,也就是不能完全附和老师,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问难”和“距师”主要体现了对权威和书本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第5题:

王充的主要著作是《论衡》;他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 (《佚文》篇)。东汉时期思想解放先驱,王充——《论衡》—()。“()”,“归实诚”“为世用”
疾虚妄;疾虚妄;疾虚妄

第6题:

唐代被称为“振兴儒学的卫道者”的思想家是()

A.柳宗元

B.韩愈

C.王安石

D.王充


参考答案:B

第7题:

试述王充关于教育的作用和教育目的的思想。
王充关于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的思想,包括两个方面:
(1)重视教育作用。王充重视教育对于人性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人性之所可变善,重要在于教育。
(2)重视培养目标。王充针对东汉当时文职官员中,文吏与儒生更受重视的情况,把人才划分为四个层次,他说:“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接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他的培养目标最理想的是鸿儒。
王充这种培养目标的思想,是对当时经学教育不满的反映。他一贯主张人才不仅应具有广博的知识,而更为重要的是,应具有独立思考的创造精神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这种思想是很可贵的,也是很有见地的。

第8题:

东汉王充提出“虚妄论”、“重效验”,主张认识必须以事实为对象,同时以效验来证明,做到“订其真伪,辨其虚实”,使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相符合。()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9题: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于下列哪位思想家?()

  • A、孔子
  • B、老子
  • C、王充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把“天心”与“民心”统一起来,提出了“天以民为心”思想的是()

  • A、王符
  • B、王充
  • C、晁错
  • D、贾谊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