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规定实践的科学含义()
第1题:
犯罪构成的要件是指:()
A.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
B.罪主体、行为和犯罪客体
C.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处罚性
D.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以及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
第2题:
A、主观与客观
B、反应与被反应
C、反映与被反映
D、主体与客体
第3题:
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
第4题:
第5题:
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与主观和客观是等同的。( )
第6题: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说明
A.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B.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途径
D.不仅客体决定认识,而且主体(包括主观)也制约、规范认识
第7题: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主从关系
D、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第8题: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与主观和客观是等同的。
第9题:
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