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言:‘恒顺众生’,但众生染恶易,习善者难,若一味顺乎众

题目

普贤行愿品言:‘恒顺众生’,但众生染恶易,习善者难,若一味顺乎众生。则易趋下,而有同流合污之虞,不知在‘恒顺众生’的原则下,如何教化众生,引入佛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觉行圆满,仅指一期之机熟众生度尽而言,此只就事迹立解也。请看世尊入灭时,不尚有许多异国众生,未闻佛法乎?若合本迹而言,佛实未曾住涅槃,因众生永不会尽。


正确答案:众生生灭灭生,绵绵不尽,然分时期,各个差别,故过现未来,万物亦不一致,并非生则同生,灭则同灭。如木结果,互不相同,有一年四季之果,有当年数年之果,就某期所作果胎,更有大小优劣之不齐。天则运用春、夏、秋、冬,风日雨露,大公无私,平等普施。四季及当年之果,固得成熟,数年之果,亦赖化育,自春徂冬,天之一期化功圆矣,惟天运不息,周而复始。佛时成就者,喻四季及当年之果,佛时未成者,喻数年之果,未闻佛法者,喻木之初萌,佛入涅槃,喻天之冬,佛不住涅槃,喻天运化不息,细味比喻,可解此疑。

第2题:

人是众因缘和合而生,故名()

  • A、众生
  • B、化生
  • C、人生

正确答案:A

第3题:

下列佛教供奉的菩萨中.手持法杵如意棒.身骑六牙白象.以示威灵.能满足众生善愿.人称大德菩萨的是( ).

A.文殊菩萨

B.普贤菩萨

C.地藏菩萨

D.大势至菩萨


正确答案:B

第4题:

心想我与众生无二,众生之苦则我之苦,众生之乐亦则我之乐,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代众生求无量乐,任何逆境也不避,任何苦痛也不怕,专以度生为乐,无条件为众服务,凡人是否为真发菩提心?


正确答案:是谓真发菩提心。

第5题:

以往修持之法乃是愿提早往生,然后才回入娑婆度脱一切众生,今日之法则以今生即为乘愿而来,众生无边度,烦恼无尽断,法门无量学,佛道无上成,见者闻者皆精进,命终同生极乐国。而以教育即说法,努力为众生,然每苦于业障深重生多疾病,不能偿愿而于此理不明,祈开示。


正确答案:学佛之人,既在皈戒之时,对佛发出四愿,自应履行其言。知得几分,则向人宣传几分,假想即是乘愿来者,自无不可。所愿乘愿再来之意,是恐一般小根者,不发大心,耽乐涅槃耳,如是则净土之旨,完全背矣。非谓学人在未生而来者,不许度众也,此点切勿误会。至于多病,正是修道之增上缘,安乐则流放逸,忧患则思奋发,世出世法,皆以忧患为策励良师。

第6题:

果皈依和愿菩提心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希求佛果,二者从哪个角度有差别?


正确答案: 愿菩提心是从利益众生的侧面讲的,果皈依是从自己想获得佛果的角度而言的。

第7题:

佛说度众生,究不知如何度法?是否即教人从善去恶?除此而外,尚有其他方法否?


正确答案:度作救度讲,有权实之分,使脱现时之灾危,权也。令得不生不灭究竟涅槃,实也。佛度众生,固不外劝善,然善更分有漏无漏之别,脱现灾危,有漏善业尚矣;不生不灭,舍无漏善业,则不能办。此无漏业,即佛教中之禅净密律种种方法。为他教所不知,为佛教所独有,若仅谓从善去恶,即为毕事,当知任何宗教,皆是劝善,又何贵乎必学佛耶?

第8题:

根据‘一切唯心造’之理,则地狱似在每个行恶众生之心里,业报成熟,则由自性现出地狱来,又在地藏经似有云:‘佛告地藏菩萨若有行恶众生将坠地狱到门前时如记得一佛名一菩萨名或一偈一句即应现身将地狱粉碎使是众生至涅槃乐...’(上段经文词句记忆不甚清楚若有错误请恕罪)请开示地狱是在行恶众生心里呢?抑或有固定地狱存在。


正确答案:心量不可误会为心脏,心脏仅方寸之间耳,经所言之心,宽广无垠,不独太阳系,包括心中,大银河系,亦不在外。明乎此,不可认为心在身内,地狱不问在远在近,总不出乎心中。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森罗万象,俱是心成,心善现善境,恶现恶境,心净现净土,秽现秽土,自造自受,事理不爽。如自坐火中,自焚其身,自投海中,自溺其体也。

第9题:

佛度众生否?现有三十二相及度众生,何得言无?


正确答案:佛动静语默,皆是度众,而空尽度众之相,故曰佛不度众生。众生性德皆佛,修德以显之,自显自性,故曰佛不度众生。讲说有理有事,此从理上立言也。

第10题:

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发()愿度众生。


正确答案:阿弥陀佛;四十八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