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投师不受戒,如一旦顿悟,可否成佛?

题目

不投师不受戒,如一旦顿悟,可否成佛?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有‘独觉’者如是耳。然此生之觉,亦系由多生修行而来,今者万万人中,难遇其一。佛亦有藏头及圆满之异,悟更有大小几次之别,极不简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免检水泥可否不附质保单?


正确答案:免检水泥应与其他水泥品种同样,必须具备完整的出厂质量保证资料,方可接收入库,报监理工程师批准用于工程。

第2题: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萨成佛了吗?


正确答案: 誓不成佛,是誓不取佛位。如果地藏王菩萨没有佛的资格,他怎能到地狱去度众生?怎能度化十方的菩萨成佛呢?他有佛的资格而不取佛位。其实在地藏王菩萨看来,地狱本来是空的,《心经》讲诸法空相嘛!而且无佛可成才真正成佛!

第3题:

儒家创办的私学,遵循“()”的原则,对投师门下者,不论贵贱、贫富,不论地域、族类,来者不拒,给予同样的教育。


参考答案:有教无类

第4题:

禅宗六祖慧能创立“顿悟”之说,禅学从此大盛,原因是“顿悟”更贴近中国人的心理平时不烧香、()。


正确答案:急时抱佛脚

第5题:

成佛是否要打破我法二执,什么宗即不我见,自身即佛呢?


正确答案:成佛须三惑俱断,八识转智,岂只打破我法二执,甚乎小视佛矣。不著我见,为通途之修,不分任何宗派,一律须破。至自身即佛一句,以理论之,众生皆有佛性,尽是未来诸佛,以事言之,必如世尊八相成道,方谓自身即佛。

第6题:

六祖慧能说“不思善,不思恶,正在这当下的时候,就是你的本来面目”,那么,见到佛性或自性就是成佛吗?什么是佛性、自性?


正确答案: 不是的。
这只是把本有的觉性开发出来,还有结缚、习气,包括意思食和识食都没有断除,所以不是成佛。佛性也叫自性、法性,就是三法印。

第7题:

地藏王菩萨假若先成佛来度地狱众生,岂不是更有力量,何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耶?


正确答案:菩萨实已证成佛果,法力无边矣。亦如观音净圣倒驾慈航,不肯入涅槃耳。

第8题:

如何评价慧能的“顿悟成佛说”?


正确答案: 慧能所创造的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大改革。它不追求繁琐的宗教仪式,不讲累世修行和布施财物,不主张念经拜佛,不立文字,甚至不讲坐禅,主张专靠精神的领悟把握佛教义理,提倡“顿悟”成佛说。所谓“顿悟”,是说凭自己本有的智慧(般若之知)“单刀直入”,一下子悟出佛理来。慧能解释说:“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指佛性)。”(《坛经》)
为了宣扬“顿悟成佛”的思想,慧能提出了“本性即佛”说,作为他的教义的理论基础。同时,慧能还提出了“无念为宗”的修行学说。为了论证“顿悟成佛”和“无念为宗”的教义,慧能最后还提出了他的唯心论世界观。他宣称,个人的心,不仅是成佛的基础,也是客观世界的基础。这就是所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万事万物皆随人心而生灭而生灭的思想。慧能一派禅宗所宣扬的心学哲学,对后来宋明道学中的心学一派起了很大影响。

第9题:

不受戒,但依戒修习,能否成佛?


正确答案: “佛法”的“法”,也含“法规”和“法则”之义。
要想修佛道,必须按经典法规办事,一般情况下没有变通之法。经中说:“善戒如大地。”万物生长离不开大地,在世与出世的一切善功德都生于戒地,依于戒地。无戒地一无所成。
因此,进入佛教之门必须皈依受戒。无论大小乘共有的分别解脱戒,还是大乘菩萨戒、密宗密戒都要经过受戒的程序。八类分别解脱戒即男女比丘戒、男女沙弥戒、男女居士戒、正学女戒、一日戒等必须按律仪法规,在具戒德、合乎传戒条件的戒师面前受戒,否则,无戒脉传承,不生戒体。
不经过受戒的自动持戒行为在律中称作非善非恶的“中性法”,不具备善戒的功德。
对于菩萨戒,唯识和中观两派主张完全不同。唯识派主张,受菩萨戒者必须先受分别解脱戒,不具备受分别解脱戒资格的众生,理所当然地无资格受菩萨戒。中观派传承,没有先受分别解脱戒的先决条件,受戒的对象也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愿意发心者均可受菩萨戒。
在不具传戒师的特殊情况下,可在佛像前按仪轨自己发心受戒。
密戒必须经过灌顶,在上师与佛坛前受戒,恢复坏戒也必须在佛坛前进行自入灌顶。
无论显密,不受戒而持戒,别说成佛,就连入道也没门儿。
这些都是经续中的规定,除了佛陀,谁也无资格随意修改法规,也不能随意解释,搞变通。

第10题:

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和“顿悟成佛”的是()

  • A、慧远
  • B、梁武帝
  • C、僧肇
  • D、竺道生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