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万威仪

题目

八万威仪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大乘菩萨有八万之威仪。八万是八万四千之略,是形容数量很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大威的威,其意是()

  • A、威迫
  • B、畏惧
  • C、危险
  • D、威仪

正确答案:C

第2题:

八万四千相好


正确答案:观无量寿经说:「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

第3题:

四威仪是指:()、()、()、()。


正确答案: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

第4题:

什么是四威仪?并解释其含义。


正确答案:行住坐卧即四威仪。乃人类生活起居之四种基本动作,引申为日常之生活举止。佛教为诫比丘、比丘尼慎其行状,令勿放逸懈怠,故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以规定行、住、坐、卧之仪则。
一、行:据道宣之教诫律仪载,行走之时,不得垂手及左右顾视,必须直视前方七尺之地,勿踏虫蚁及急行,并不得与女子、醉酒者同行等。修道者於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
二、住:据教诫律仪之在师前立法条载,不得直立於师前後,不得距离太近或太远,并不得立於高处、上风处,必须侧立於师之额角七尺许处。修道者非时不住,於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三宝,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此为如法而住。
三、坐:据教诫律仪载,未唤坐,不得坐,不得同床共坐,若坐时脚未着地,则不得坐等。修道者跏趺宴坐,谛观实相,永绝缘律,澄湛虚寂,端肃威仪,此为如法而坐。又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载,不得与女人连席而坐,於床上时,不得思念叹息世间事等。在佛教中,坐时必须陈敷坐具,通常皆用结跏趺坐、半跏趺坐等坐法,若疲劳时,可伸展一脚,但不得舒展两脚。
四、卧:据教诫律仪、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上等载,卧时必须敷铺卧具,并以右手为枕,右向下,左手伏左膝,两足相叠,面当看外,不得看壁,且不得赤体、思惟恶事等。修道者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乃暂卧,卧时右而宴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此为如法而卧。

第5题:

EA113发动机正时皮带的更换里程为()

  • A、六万公里
  • B、八万公里
  • C、九万公里
  • D、十八万公里

正确答案:B

第6题:

八万法门


正确答案: 八万四千法门的简称。

第7题:

八万四千劳尘


正确答案:八万四千个烦恼。劳尘就是烦恼的意思。

第8题:

修行最关键的是调心,而佛陀却在身体的行住坐卧方面制定了比较严格的威仪戒条,这有必要吗?这些威仪是否与世间上的交际礼节相同?为什么?


正确答案: 有必要。因为我们的身体跟心有密切关系,假如身体的行为如法,自然对调心有一定的帮助。从另一方面来讲,通过一个人的身体和语言,也能了解其内在的心理。
不相同。世间的正式场合中,一般有比较规范的礼仪要求,如社交礼节、日常威仪等,但这些跟佛法上的要求有所不同。世间上的这些要求,如培训公司员工、宾馆服务员,要求他们的身口意应该如何,就是为了做好这件事情,或者为了更好地满足客人的需求。而佛陀在律藏中制定的威仪,目的是为调伏我们的心,让我们最终获得解脱。因此,二者的终极目标有极大差别。

第9题:

君王要想使人信服须具备()

  • A、威仪
  • B、容
  • C、修
  • D、礼

正确答案:A

第10题:

八万四千


正确答案: 形容数目很多,这是印度人所常举的一种习惯语,佛经上亦习用此句来说数目之多,并非有这麽一个八万四千的确定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