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指供佛时,由于特别痛而产生了后悔心,这样的供养还有功德吗?如果

题目

燃指供佛时,由于特别痛而产生了后悔心,这样的供养还有功德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产检费用可以直接刷卡结算吗?还有产检时间有工资吗?


正确答案: 上海职工产检费用不能直接刷卡结算,但其产检时间应算作劳动时间,并按出勤待遇发放。

第2题:

供养衣服有什么功德?请以其他公案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以清净心供养衣服,生生世世可获得特别庄严的身相。
如《百业经》中的金色比丘尼,她前世是一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下一个具十八丑相的女孩,被驱出家门流浪街头四处行乞,每日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又染上严重的麻风病。后来,给孤独长者见她无衣蔽体,就给她一件衣服。她见到佛陀后,生起极大信心,把身上脏血垢染的衣服脱下来,以清净心供养佛陀,且于佛前无比欢喜地合掌祈祷,在对佛生起欢喜心中去世。她死后转生为当地一商主之女,诞生时端庄异常,身色金黄,故取名“金色”。七岁时对佛生起信心,恳求父母同意她在释迦教法下出家。她出家后昼夜精进,很快灭尽烦恼,获得罗汉果位,具大神通。

第3题:

供养佛陀等殊胜对境时,如果自己发心不清净,会有功德吗?请举一公案说明。


正确答案: 也会有。往昔人寿四万岁时,正值拘留孙佛的教法时期,当时有一群盗贼,盗贼首领的鞋子破了,由于晚上看不见,为了补鞋子,他找到一座佛堂,里面供了一尊金灿灿的佛像,但佛前的酥油灯马上要灭了,于是这个首领加一个灯芯,借着灯光把鞋子补好了。因为灯光十分明亮,这位首领看到了佛像的笑容,当即对佛像生起信心,以恭敬心将灯移到佛像面前,并且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获得智慧,将来在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成为天眼第一!”此人即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之前世。

第4题:

为著供佛,院子内种了些花,佛的法身既充满宇宙虚空,那么何必一定要摘来供在佛像前呢?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不论在什么地方,心中先想到供佛,这样与其将东西供在佛像前,有区别吗?


正确答案:佛实不食,供者唯心,凡夫敬诚,佛亦心领,满院种花,物各有主,不与而取,佛岂为之,我既不厌,心诚何在?至云我吃东西,心想供佛,此为理论,必有事实,方不偏颇,敬于内必恭于外也。

第5题:

诸供养中以法供养功德最大,法供养是()

  • A、做社会慈善事业 
  • B、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 
  • C、到寺院里给僧人供养素斋 
  • D、有钱出钱,无钱出力,见义勇为。

正确答案:B

第6题:

如果我们凡夫也想获得文殊菩萨供养诸佛的无上功德,应该怎么样观想?这种供养与一般的供养有什么不同?


正确答案: 心里观想:“文殊菩萨怎样供养,我也怎样供养。”
这种无上供养的功德相当大。因为文殊菩萨是诸佛菩萨智慧的总集,其禅定、智慧、总持力等是无与伦比的,他就算供养一朵花,这种发心和功德一般人也无法相比。我们若能这样观想供养,则可获得与文殊菩萨同等的善根功德。

第7题:

自己明明有财物,却不舍得供养,只是口头上说“意幻供养就可以”,这样能否得到真实的功德?为什么?


正确答案: 不能。如果自己实在没办法供养真实的供品(比如出家人或一些贫穷的佛教徒),那在十方诸佛菩萨或上师面前,可以这样意幻供养,但如果明明有能力、有财物,一点也不舍得供养,口头上说一些好话,是得不到什么功德的。

第8题:

只闻以香花供养佛菩萨,不闻以蜡烛供养也。请问燃烛供佛者是何意义?


正确答案:供具中原有明灯一种,表显智慧光明,燃烛不过代替明灯之意。

第9题:

我们如果去朝拜四大圣山,多照一些相、多往功德箱里放钱就够了吗?怎么做才真正有意义?你以后会这样做吗?


正确答案: 这些不是很重要,作为一名佛教徒,应当一心一意地祈祷和发愿,祈祷诸佛菩萨加持自己的相续生起出世间的地道功德,对众生生起大悲心,发愿成为利益众生的人。并且希望这些菩萨在自己临终时现前,接引往生清净刹土。

第10题:

佛陀在经中说倘若自己的心外散,苦行念诵皆无果。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平时散心念佛持咒磕头,是否一点功德都没有?为什么?


正确答案: 并不是一点功德都没有。经中之义是说,若心外散,身语行善的功德远不如心专注所作的功德,要微劣很多。“皆无果”是从低劣加否定词的角度说的,比如一个人胆子很小,可以称他为没有胆子。如果没有这样理解,就与佛经中说的以散乱心“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完全相违了。华杰施主前世就是一只小虫,它在无记的心态下转绕佛塔,最后也成了解脱之因。倘若除了心以外身语没有任何功德,这个公案是没办法解释的。所以,身语的造善造恶和心的造善造恶,只不过是大小上分的,并不是说只有心才有善和恶,其他身体和语言一点关系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