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数学课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应用题,这种思维方法是(

题目

教师在数学课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应用题,这种思维方法是()。

  • A、创造思维
  • B、聚合思维
  • C、发散思维
  • D、直觉思维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一些逆向思维的加减应用题,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这一做法适于()。

A、中班前期

B、中班后期

C、大班前期

D、大班后期


参考答案:D

第2题:

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1-2-3-4-5列式计算,如果你是一个数学教师,请用所学心智技能形成理论,谈谈怎样教会学生解应用题。


正确答案:
(1)心智技能的形成理论包括: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动作的定向阶段;物质与物质化阶段;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内部言语动作阶段。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我国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2)在教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首先,教学生审题’即理解题意。即明确问题的起始状态和要达到的目标状态和所需要的中间状态。在此阶段,教师需要示范和讲解,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其次,要分析数量关系,就是指题目中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及所求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需要唤醒学生头脑中B有的知识与需要解答的问题建立联系,考虑具体的方法。在此阶段,教师需要依据题目,把相关的重要问题和知识依据一定的顺序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完备的动作映象。最后,在列式计算阶段,就是依据已有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这一阶段学生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认知操作和法则,进一步完善这些操作和法则。这一阶段的动作要求是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阶段。

第3题:

到商场了解打折销售的情况,自己编写一道可以用方程解决的应用题,并给出解答。


例:某商品因换季准备打折销售,若按标价的七五折出售,将赔25元,若按标价的九折出售,将获利20元,求该商品的标价。 解:设该商品的标价是x元。 根据题意得75%x+25=90%x-20, 解得 x=300. 答:这种商品的成本价是300元。

第4题:

教师用现场的演唱、演奏、做动作表演的方法来向儿童提供活动范例的教学方法是()

A示范

B演示

C参与

D提示


A

第5题: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常常要求学生对某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 )。

A.直觉思维

B.分析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正确答案:C
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具体表下为“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该教师要求学生“一题多解”的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6题:

()是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方法,不同大小的小组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作出决定和管理事务。

A.头脑风暴

B.议会程序

C.形成小组技巧

D.平均意见


参考答案:B

第7题:

思维导图是用“______”的方法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

A.写

B.数字

C.表格

D.画


正确答案:D

第8题:

教师口述应用题时有哪几种形式。


参考答案:教师口述应用题有两种形式:(1)是在口述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运用教具等直观材料进行示范,以帮助幼儿理解应用题的含义和结构。(2)是教师口述应用题,幼儿进行解答,此时幼儿理解应用题,完全凭借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考,这不仅提高了幼儿智力活动的水平,同时也促使幼儿的加减运算由动作水平的加减向表象水平的加减过渡。

第9题:

教师在数学课上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同一道应用题,这种思维方法是()。

A.创造思维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直觉思维

答案:C
解析: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对同一道应用题,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属于发散思维。

第10题:

不同领域的问题,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来解决。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