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

题目

简述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常用的无损探伤方法。


正确答案:着色探伤、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和射线探伤。分别用于发现零件表面,线表层和内部的裂纹和缺陷。

第2题: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方法有()

  • A、归纳式结课方法
  • B、探索式结课方法
  • C、悬念式结课方法
  • D、幽默式结课方法

正确答案:A,B,C

第3题:

简述常用的类推方法。


正确答案:
常用的类推方法包括:
(1)平衡推算法。(2)代替推算法。(3)因素推算法。(4)抽样推算法。(5)比例推算法。(6)概率推算法。

第4题: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第5题:

请简述常用消毒方法。


正确答案: 1、物理消毒法
(1)煮沸、蒸汽消毒性能与特点:可杀灭细菌芽胞以外的病原微生物。适用范围:餐饮具、耐湿热物品。使用方法;用于预防性消毒,消毒时间15—20分钟,用于污染物品消毒,消毒时间30分钟。
(2)空气消毒适用范围:所有有门窗的房屋、空间。使用方法:每日无条件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冬天温度过低,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分钟。
(3)紫外线杀菌灯适用范围:用于保健室、隔离室、食堂,一般教室。活动室及卧室不宜使用。
使用方法:每立方米不少于1.5瓦,照射时间为30一60分钟。对于物体表面消毒,紫外线灯垂直距离应在1米以内,照射时间为30一60分钟。
2、化学消毒法:利用化学制品的消毒药配制后使用,对各种物体表面和物品进行消毒。性能与特点:可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适用范围:各种物体表面、环境及托幼机构常用物品。使用方法:擦拭、浸泡、喷洒、冲洗等方法。如含氯消毒剂、季胺盐类消毒剂、过氧乙酸适用范围:皮肤粘膜消毒
(1)碘伏性能与特点:可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对皮肤粘膜无刺激。常用液体浓度为0.3%和0.5%。适用范围:皮肤、黏膜、手、物体表面、物品。使用方法:浸泡、擦拭、冲洗等方法。注意事项:对碘过敏者慎用。液体不稳定,需使用前配制,避光密封保存。避免接触银和铝金属品。
(2)乙醇(酒精)性能与特点:常用75%浓度。可杀灭细菌、真菌及部分病毒。但对肠道病毒灭活效果差。对粘膜有刺激。适用范围:手、皮肤。使用方法:可浸泡、擦拭,作用快速。注意事项:有可燃性,容易发挥,要密闭保存。

第6题:

在物业服务企业常用的培训方法中,( )是物业服务企业培训中常用的培训方式。

A:课堂教学法
B:现场教学法
C:远程网络教学法
D:师徒式培训法

答案:A
解析:

第7题:

简述常用止血方法。


正确答案:(1)加压包扎法:较小伤口,在伤口盖上消毒敷料,用三角巾或绷带加压包扎
(2)指压止血法: 动脉止血。用手指将出血动脉的近心脏端,用力压向其相对的骨面,以阻断血液来源。
(3)止血带止血法:肢体较大部位的血管出血。可用止血带缚扎于出血部位的近心脏端。缚后需要定时松解。使用止血带必须记录止血带的部位和止血时间。

第8题:

简述我国课堂教学的结构。


正确答案:
答:课堂教学是我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是长期教学实践证实了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类型主要是指课的种类而言。课的种类是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多少而划分的。主要有:讲授新知识的课;复习巩固知识的课(复习课);培养技能和技巧的课(或称练习课);检查课。以上各种类型课,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所以又称单一课。综合课,这种类型的课完成的教学任务较多,即它包含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技巧、复习巩固、检查知识的任务,或某两方面以上的任务。这类课一般在小学和中学低年级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课,也有不同的结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采用的教学方法来确定课堂教学的结构。

第9题: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技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直接导入(2)温故导入(3)直观导入(4)问题导入(5)实例导入(6)情境导入

第10题:

课堂教学中最简单和最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是()。

  • A、直接导入
  • B、复习导入
  • C、情景导人
  • D、问题导入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