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邓某 被告:某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某区中队 邓某于1998年

题目

原告:邓某 被告:某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某区中队 邓某于1998年7月向某城郊某村申请建房,经同意在该村的地界上修建了一层二间2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平房做经营饮食场地。同年8月,某区土地管理局、某乡政府等有关人员在现场责令邓某予以拆除。事后,邓某未拆除。某市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某区中队在无确定依据的情况下,认定违章建筑为邓的亲戚刘某所修,将有关处理决定下达刘某。1998年10月30日上午10时许,区城管中队带领民工十余人将邓某修建的两间平房强行拆除。在实施强行拆除时,又未通知邓某将屋内财产搬出,致使邓某部分合法财产受到损失。邓某于1998年12月1日向其所在地的区法院起诉,要求确认某区城管中队的上述行为违法并赔偿经济损失9484元。 某区城管中队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为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邓某经某村同意在该村地界建房作经营场地.后某区土地管理局、某乡政府等有关人员在现场指出,此建筑未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和建房许可证,属违章建筑,应予以拆除.市城管监察大队某区中队未向邓某下达任何处理决定,即带十余人将房拆除.邓某欲起诉,应以何行政主体为被告?( )

A.某市城管监察大队

B.某市城管监察大队某区中队

C.某区土地管理局

D.某乡政府


正确答案:B
18.B[解析]行政主体必须对于自己实施的行政活动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某市城管监察大队某区中队的拆房行为是其自己行使法律、法规所授权的行为,应为被告.

第2题:

党员邓某在任某市市政局副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某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在该局市政枢纽工程、市政综合楼等工程的建材供应及相关业务中谋取利益。邓某在办公室收受该公司总经理所送的公司股金人民币20万元。对邓某的行为该如何认定( )。

A.邓某利用业余时间为该公司出谋划策,收受报酬,属于兼职取酬

B.邓某为该公司谋取利益,收受20万元,构成受贿错误

C.邓某为该公司谋取利益,属于合法取得酬劳

D.该公司送给邓某20万元,完全是出于对邓某帮助公司发展的感谢,邓某的行为不构成违纪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三)

邓某系K制药公司技术主管。2008年2月,邓某私自接受Y制药公司聘请担任其技术顾问。5月,K公司得知后质问邓某。邓某表示自愿退出K公司,并承诺5年内不以任何直接或间接方式在任何一家制药公司任职或提供服务,否则将向K公司支付50万元违约金。2009年,K公司发现邓某已担任Y公司的副总经理,并持有Y公司20%股份,而且Y公司新产品已采用K公司研发的配方。K公司以Y公司和邓某为被告提起侵犯商业秘密的诉讼。请回答第95—96题。

关于Y公司和邓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公司的行为构成侵犯他人商业秘密

B.邓某的行为构成侵犯他人商业秘密

C.Y公司的行为构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

D.邓某的行为构成违反竞业禁止义务


正确答案:ABD

第4题:

甲乙丙三人合伙开办“丽都酒楼”,依法登记,邓某带孩子邓某某(9岁)到该酒楼吃饭,酒楼清洁工张某给地板打蜡,导致地板湿滑,邓某某不慎摔伤,欲通过诉讼解决损害赔偿问题。关于本案当事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案应以邓某某为原告
B.本案中应以邓某作为原告
C.本案应以丽都酒楼为被告
D.本案应以甲乙丙三人为共同被告

答案:A,D
解析:
首先关于原告,本案受害人是孩子邓某某,同时由于自然人诉讼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所以邓某某虽未成年,但仍然具有诉讼权利能力,应当以其本人作为原告。只是因为邓某某尚未成年,不具有诉讼行为能力,不能亲自参与诉讼,需要邓某作为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参加诉讼,但邓某的诉讼地位为原告的法定代理人,并不是原告,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其次关于被告,张某作为雇员侵权,只能以其雇主为被告。“丽都酒楼”作为其他组织,需要“依法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之后才具有诉讼权利能力,而本案中,其尚未领取营业执照,不具有诉讼权利能力,应当视为个人合伙,以全体合伙人(即甲、乙、丙三人)为共同被告,所以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第5题:

张某为其妻子邓某投保了1份人寿保险,保险金额为15万元,邓某指定张某为受益人。半年后张某与妻子离婚,离婚3日后邓某因意外死亡。邓某生前欠其好友刘某4万元债务。对此,邓某的父母要求领取15万元的保险金。邓某的父母提出,张某已与邓某离婚,则张某不应享有保险金请求权,保险金应作为遗产,4万元用于清偿刘某的债务;其余11万元由他们以继承人的身份作为遗产领取。试分析,邓某父母的要求是否正确?为什么?保险金按理应当给谁?


参考答案:
①邓某父母的要求不正确(1分)。
②因为受益人是指人身保险合同中由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指定的享有保险金请求权的人(2分)。同时,根据受益权的特点,一是受益人的受益权具有排他性,其它人不得剥夺、分享受益人的受益权(1分);二来受益人领取的保险金不是遗产,不用偿还被保险人生前的债务(1分)。
在本案例中,对保险公司给付的15万元保险金,以4万元清偿邓某生前欠债务,其余由交给老张父母。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1分)。
保险金应当全部给受益人,即张某(1分)。

第6题:

邓某与王某1996年结婚,婚后生有一女。夫妻二人因经常吵架,邓某于1999年1月离家,直到2003年也未同家里联系,后经多方查找均无下落。王某于2003年6月向人民法院提起同邓某的离婚诉讼。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邓某已失踪多年,不能应诉,但符合宣告死亡的条件。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

A.告知王某按照特别程序申请宣告邓某死亡,双方婚姻关系自动消灭

B.受理并按照简易程序审理

C.受理并按照普通程序审理

D.裁定不予受理


正确答案:C
C。本题考查的是不申请宣告死亡而直接起诉离婚案件的处理。根据《民诉意见》第151条的规定,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另外,根据《民诉意见》第169条及《简易程序规定》第1条第1项的规定,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不得适用简易程序。因此,本案应当受理并按照普通程序进行审理,故C选项正确。

第7题:

邓某经某村同意在该村地界建房作经营场地,后该区土地管理局、乡政府等有关人员在场指出,此建筑未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和建房许可证,属违章建筑,应予以拆除。市城管监察大队某区中队未向邓某下达任何处理,即决定带民工10余人将房屋拆除。邓某欲起诉,应以何行政主体为被告?( )

A.某市城管监察大队

B.某市城管监察大队某区大队

C.某区土地管理局

D.某乡政府


正确答案:A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某市城管监察大队某区分队是某市城管监察大队的分支机构,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因此该分队因违法行政行为产生的行政责任由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直管部门——某市城管监察大队承担。故选A。

第8题:

邓某与赵某宿仇颇深,邓某伺机报复赵某。一日,邓某得知赵某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赵某家准备杀害赵某。邓某在去赵某家的途中,突然腹部疼痛难忍,于是返回自家。请分析: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还是犯罪预备?为什么?


参考答案:

邓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邓某完成了杀害赵某的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在前往赵某家的途中,突然出现腹部疼痛这一出乎邓某意志之外的原因未能实行杀害赵某的行为,使邓某的犯罪行为在实行之前停止下来,符合犯罪预备的特征。


第9题:

2006年10月8日张先生为其妻子邓某投保了一份终身人寿保险,保险金额是15万元。缴费期限15年。邓某指定张某为受益人。半年后张某与邓某离婚。2007年12月20日,邓某因车祸意外死亡。邓某生前欠好友刘某5万元债务。对此,邓某的父母认为,张某已与邓某离婚,张某不应该享有保险金请求权,要求15万元保险金作为邓某的遗产,还清刘某的外债5万元。剩余10万元由他们以继承人身份作为遗产领取。

问:本案中邓某父母的要求合理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本案中邓某父母的要求不合理。张某与邓某在保险合同期限内婚姻关系解除,张某与邓某没有了保险利益,但原来的人身保险合同仍然有效。张某是保险金的受益人,享有保险金的请求权。保险金不能偿还被保险人生前债务。

第10题:

邓某与王某2002年结婚,婚后生有一女。夫 妻二人因经常吵架,邓某于2004年1月离家,直到 2008年也未同家里联系,后经多方查找均无下落。王 某于2008年6月向人民法院提起同邓某的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应当如何处理?( )
A.告知王某按照特别程序申请宣告邓某死亡,双 方婚姻关系自动消灭
B.告知王某按照特别程序申请宣告邓某失踪,然 后才可受理并按照普通程序审理
C.应当受理并按照普通程序审理
D.裁定不予受理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不申请宣告死亡而直接起诉 离婚案件的处理。根据《民诉意见》第151条的规定, 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 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 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另 外,根据《民诉意见》第169条及《简易程序规定》第1 条第(1)项的规定,起诉时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不得 适用简易程序。因此,本案应当受理并按照普通程序 进行审理,故C选项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