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相同点是()。

题目

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相同点是()。

  • A、侵犯客体相同
  • B、主观方面都是故意
  • C、客观方面都是利用职务之便
  • D、犯罪客体相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乙的全部犯罪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

A.对乙应以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出售、购买假币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

B.对乙应以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出售、购买假币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

C.对乙应在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中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D.对乙应以贪污罪、受贿罪论处,实行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BCD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第2款规定,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由前面的问题判断出乙犯有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出售、购买假币罪,应依法实行数罪并罚。只有A项是正确的,其他三项是错误的。故选BCD三项。

第2题:

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相同点是( )。

A.侵犯客体相同

B.主观方面都是故意

C.客观方面都是利用职务之便

D.犯罪客体相同

E.犯罪主体相同,都是国家工作人员


正确答案:BCE

第3题:

民警甲与朋友乙约定,由乙收取他人财物5万元,甲负责为请托人办理取保候审手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构成受贿罪,乙构成介绍贿赂罪

B.甲、乙构成受贿罪

C.甲构成贪污罪,乙构成受贿罪

D.甲、乙构成贪污罪


参考答案:B

第4题:

曹某被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以受贿罪判处5年,合并执行刑期共12年。后经申诉再审,其贪污罪改判5年,其受贿罪不成立。如其原12年刑期已全部执行完毕,则国家:()

A:不负任何赔偿责任,因为曹某并非无罪
B:对其被多执行的4年承担赔偿责任(12年减去原判贪污罪8年)
C:对其受贿罪的5年承担赔偿责任
D:对其被多执行的7年承担赔偿责任(12年减去改判贪污罪5年)

答案:C
解析: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3项的规定,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的,国家对已经实际执行的原判刑罚负责赔偿。本案中受贿罪改判无罪,已经执行完毕,因此,国家应该对这5年承担赔偿责任。而对轻罪重判的,不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

第5题:

妻子甲与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丈夫乙共同策划,由甲收受请托人财物,乙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甲的行为构成

A.受贿罪
B.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贪污罪
D.介绍贿赂罪

答案:A
解析:
要注意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受贿罪的共同犯罪之间的区别:如果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通谋,由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或者利用其本人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由其近亲属或者关系密切的人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则应构成受贿罪的共同犯罪。

第6题:

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相同点是( ) 。

A.侵犯的客体相同

B.主观方面都是故意

C.客观方面都是利用职务之便

D.犯罪的客体相同


正确答案:BC
[答案] BC。解析: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相同点是:犯罪主体都是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都是直接故意,客观方面都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但两者犯罪的客体不同,所侵犯的客体也不同。

第7题:

贪污罪与受贿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

A.犯罪目的不同

B.犯罪主体不同

C.犯罪对象不同

D.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不同


正确答案:AC
解析: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贪污罪与受贿罪的主要区别在于:(1)犯罪目的不同。贪污罪在主观上以非法占有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为目的;受贿罪在主观上则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他人或者单位的贿赂为目的。(2)犯罪对象不同。贪污罪的犯罪对象是公共财物;受贿罪的对象既包括公共财物,也包括公民私有的财物。(3)行为方式不同。贪污罪使用侵吞、窃取、骗取等方法,非法占有自己主管、管理、经手的公共财物;受贿罪则是利用职务之便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而在犯罪主体方面、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方面,贪污罪和受贿罪具有相同之处。

第8题:

试述贪污罪与受贿罪的界限。


参考答案: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犯罪对象不同。前者是公共财物;后者是他人的财物,其中既有公共财物,也有私人财物。
(2)犯罪客体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和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后者一般侵犯的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只有在索贿的情况下同时侵犯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3)客观方面不同。前者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后者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4)犯罪目的不同。前者主观上具有感兴趣中有公共财物的目的;后者主观上具有获取贿赂的目的。
(5)犯罪主体的范围不同。前者的主体除国家工作人员外,还包括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后者的犯罪主体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


第9题:

执法人员余某在查获一批走私的文物时,将其中一贵重文物未登记在册,而是私自扣下。之后,单位里欲提拔正处级干部,余某知道领导吴某喜欢古董,便将该文物送与吴某以便获得吴某的提拔。吴某明知该物品为查获赃物,仍予以接受。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余某的行为触犯贪污罪、行贿罪
B.吴某的行为触犯贪污罪、受贿罪
C.对余某的行贿罪与贪污罪,应数罪并罚
D.对吴某的受贿罪与贪污罪,应数罪并罚

答案:D
解析:
余某实施了两个行为,一个是将查获赃物扣下的行为,成立贪污罪,另一个则是将该物送与余某的行为,成立行贿罪,应数罪并罚。吴某只实施了一个行为,即明知是走私文物而予以接受,该行为既触犯受贿罪,又触犯贪污罪,属于想象竞合,应从一重罪论处。因此,ABC项的说法是正确的,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第10题:

国家工作人员肖某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某公司回扣4万元,归个人所有,肖某的行为构成(  )。
A.贪污罪
B.受贿罪
C.介绍贿赂罪
D.贪污罪和受贿罪


答案:B
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罪论处。故选B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