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构成累犯的是()。

题目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构成累犯的是()。

  • A、甲犯过失致人重伤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4年又犯强奸罪
  • B、乙犯间谍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2年又犯抢劫罪
  • C、丙犯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3年又犯故意杀人罪
  • D、丁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执行6年后获得假释,假释后的第7年又犯绑架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


参考答案:对

第2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节中属于法定量刑情节的有( )。

A.犯罪动机

B.犯罪目的

C.自首

D.累犯


正确答案:CD

第3题: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种人员不得假释?( )

A.累犯

B.惯犯

C.因故意杀人被判处9年有期徒刑的罪犯

D.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


正确答案:A
解析:我国刑法规定的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根据《刑法》第81条第2款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惯犯、危害国家安全的罪犯,没有不得假释的限制。

第4题:

甲因犯骗取出口退税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第3年,甲又因犯危险驾驶罪被判处拘役3个月。下列关于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累犯、是否可以适用缓刑、假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构成累犯,可以适用假释
B、构成累犯,可以适用缓刑
C、不构成累犯,可以适用假释
D、不构成累犯,可以适用缓刑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核累犯、缓刑、假释的适用对象。构成一般累犯要求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都必须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甲犯后罪被判处拘役3个月,不构成累犯。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符合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甲可以适用缓刑,但不能适用假释。

第5题:

下列()刑法典规定了“乞丐罪”

A.1791年制宪会议提出的刑法典草案

B.1810年法国刑法典

C.累犯惩治法

D.累犯防止法


参考答案:B

第6题: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减刑。判断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7题:

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及累犯的法律后果。


正确答案:
一般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以上刑罚的故意犯罪的犯罪分子。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为:
(1)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3)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以内。
(4)罪犯分子已满十八周岁。累犯的法律后果为:
(1)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2)对于累犯,不得适用缓刑。
(3)对于累犯,不得适用假释。

第8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累犯的成立条件及累犯的法律后果。


正确答案:

第9题:

关于累犯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包括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
B.一般累犯,是指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后,在5年内再因故意犯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人
C.特别累犯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受过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犯罪的犯罪分子
D.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就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的整体而言,犯罪人的前罪是过失犯罪时,也有和后罪构成累犯的可能性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的理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般累犯的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故意犯罪,前罪是过失犯罪时不可能与后罪构成一般累犯:特别累犯的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之一,这里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故意犯罪,但是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都是故意犯罪,没有一个过失犯罪。所以,前罪是过失犯罪时,也没有构成特别累犯的可能性。因此,选项D的说法不正确,符合选项的要求。

第10题:

关于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些情形下溯及既往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
B. 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C. 对累犯从重处罚,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D. 法律主义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之一


答案:B
解析:
关于A项。我国刑法在时间效力方面应当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因此在旧法重于新法的情形下,新法有溯及力,故A项正确。在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 有利于被告人的溯及既往是允许的。
关于B项。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是需要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价值判断的要件要素,比如,犯X罪,情节严重,判处Y刑。这里的“情节严重”就是个规范的要件要素,何为情节严重,需要法官自己进行主观判断,这个“情节严重”就是不明确的规定,这当然和刑法规范的明确性矛盾。刑法规范的明确性当然要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因此B项错误,当选。
关于C项。罪刑相适应的具体要求为:以客观行为的违法性与主观意识的有责性相结合的罪行程度以及犯罪主体再次犯罪的危险程度作为刑罚的尺度。刑罚既要与犯罪性质相适应,又要与犯罪情节相适应,还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累犯从重是为了从量上补足前次刑罚的欠缺,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因此C项正确。
关于D项。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包括:(1)法律主义,是指规定犯罪及其后果的 法律必须是成文的法律,法官只能根据成文法律定罪处罚;(2)禁止事后法—禁止重法溯及既往;(3)禁止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4)禁止绝对不定期刑;(5)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6)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因此D项正确。
综上,本题的答案是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