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某持炸药到甲家实施报复,民警接报后到达现场,发现周某正欲点燃炸

题目

周某持炸药到甲家实施报复,民警接报后到达现场,发现周某正欲点燃炸药引爆,即开枪。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民警不应使用武器,应尽可能使用警械。
  • B、该嫌疑人还没点燃炸药,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可以开枪
  • C、来不及警告,可以直接开枪
  • D、该民警应当先警告,经警告无效后才可以开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龚某与女青年罗某恋爱,后因矛盾分手,龚某怀恨在心。一日,龚某腰缠炸药包站在罗家门口,情绪激动,民警接报后,一边疏导群众远离现场,一边向歹徒开展心理攻势。民警将其引离村庄60米,龚见势不妙,立即往回冲,企图引爆。民警陆某冲上前抱住龚某。这时,龚某引爆炸药,民警陆某牺牲,副所长受重伤,此案中不是龚某行为侵害的客体的有( )。

A.生命权利

B.健康权利

C.社会秩序

D.公共安全


正确答案:C
解析:从本题来看,龚某腰缠炸药包并引爆了炸药,造成民警陆某牺牲,显然侵害了他人的生命权利;造成副所长受重伤,显然侵害了他人的健康权利;而且,龚某的行为危害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因而侵害了公共安全。就选项C而言,龚某的行为还谈不上侵害社会秩序问题。

第2题:

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遇有下列紧急情形,经警告无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可以使用武器的有

A.周某正在放火,严重危害公共安全
B.钱某使用枪支实施犯罪
C.余某实施盗窃被发现后逃跑
D.刁某和秦某结伙抢劫

答案:A,B,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民警察的武器使用。
第二步,《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九条规定,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一)放火、决水、爆炸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故A正确。(四)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故B正确。(八)结伙抢劫或者持械抢劫公私财物的;故D正确。
因此,选择ABD选项。

第3题:

赵某因泄私愤到孙家持炸药相威胁,民警接报后到达现场,发现赵某正欲点燃炸药引爆。在这种情况下,民警可以不经警告即使用武器。()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赵某醉酒后行至某饭店门前,无故踹踢饭店老板张某停放的小轿车,并辱骂前来劝阻的张某。张某报警后,民警赶到现场处置,赵某借着酒劲开始对民警侮辱谩骂,打砸警车,砸烂了警灯,拉坏了车门把手,在多次劝阻无效的情况下,民警将其控制并带离现场,到派出所后,民警对赵某采取保护性措施,约束至酒醒。关于民警对赵某实施的下列处置措施,符合《行政强制法》规定的有()。

  • A、由一名具备资格的民警对赵某实施约束性保护措施
  • B、执法民警制作了现场笔录
  • C、民警对赵某实施约束性保护措施后立即通知赵某家属
  • D、民警必须在对赵某实施约束性保护措施前向公安局局长报告并获批准

正确答案:B,C

第5题:

某县一工厂员工因工作压力过大自缢身亡。公安机关到达现场勘查后,确定该员工为自杀,并向死者家属开具了不予立案通知书,死者母亲李某签字认可。一周后,李某到县城街道上喊冤,引来不明真相群众围观。处警民警到达现场后,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A.向上级汇报情况,等待原办案民警到达后处置
B.将李某带离现场进行法制教育
C.及时驱散沿途围观人员
D.向问询群众解释李某儿子自杀事件的有关情况

答案:B
解析:
根据《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第二十四条规定:处警民警到达现场后,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对警情妥善处置。
根据《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第二十五条规定:对正在发生的案(事)件,最先到达现场的处警民警不足以制止或者控制局面的,应当立即将案(事)件情况报告110报警服务台。本题中,局面并没有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无需向上级报告,A项说法错误。
B选项中将李某带离现场进行法制教育,一方面可以起到疏散人群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李某进行了批评教育的目的。这是最妥当的做法。
及时疏散沿途围观群众,并不能直接解决李某造成的影响。目前问题的核心在于李某的闹事行为,民警应当用最直接恰当的方法快速解决该事件,故C项做法不妥当。
具体处置的民警并不了解死者的自杀事件,因此不能去擅自解释。D选项做法不恰当。
因此,选择B选项。

第6题:

甲(男.19周岁)纠集乙(男,15周岁)、丙(男,17周岁)实施盗窃。在甲、乙破窗入室后,负责望风的丙因害怕而逃离现场。甲、乙窃得储物间的财物后共同进入卧室,乙发现女主人王某正在熟睡,遂对其实施强奸,乙得逞后甲也欲强奸王某,但因太紧张未能得逞。之后,二人携带财物逃离现场。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并说明理由: (1) 甲、乙、丙的行为应如何定罪? (2)甲、乙、丙具备哪些法定量刑情节?


答案:
解析:
(1)甲构成盗窃罪、强奸罪,乙构成强奸罪,丙构成盗窃罪。甲纠集乙、丙入户盗窃,i人形成共同故意并共同实施了盗窃行为,其中甲是实行犯,丙是帮助犯,乙因不满16周岁,不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甲、乙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甲以默示方式与乙形成实施强奸的事中故意,于乙之后对受害人实施强奸行为,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由于强奸超出了原来共同盗窃的故意,丙与甲、乙160|法律硕士联考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法学)不构成强奸罪的共同犯罪。 (2)甲在盗窃罪中是主犯。甲在强奸罪中具有轮奸这一法定加重处罚情节。乙在强奸罪中具有犯罪时不满18周岁这一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同时具有轮奸这一法定加重处罚情节。丙在盗窃罪中具有从犯这一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以及犯罪时不满18周岁这一法定从轻或减轻情节。

第7题:

2019年3月2日,南巷派出所社区民警老周值班期间接待一名辖区群众张某(女,72周岁)。张某称:自己没有退体金,自去年有固定收入的老伴离世后,生活就陷入困境。他的儿子胡某在一家国企药厂工作,与其共同居住,但不照顾其生活,也不给生活费。因此,张某到派出所来要求民警帮助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矛盾纠纷解决后,民警及时对张某进行回访。回访中,民警在其家中发现猎枪一支。张某自称枪支系其丈夫生前所购买,用于猎取野兔。民警现场对猎枪的处置措施正确的是:(单选)

A.收缴
B.查封
C.扣押
D.销毁

答案:A
解析: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九十四条:对在办理行政案件中查获的下列物品应当依法收缴:(一)毒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二)赌具和赌资;(三)吸食、注射毒品的用具;(四)伪造、变造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票证、印章等;(五)倒卖的车船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入场券等有价票证;(六)主要用于实施违法行为的本人所有的工具以及直接用于实施毒品违法行为的资金;(七)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收缴的其他非法财物……猎枪属于管制物品,应当予以收缴,故A项正确。查封针对的是与案件有关的场所、物品,题干无违法案件,故B项错误。扣押针对的对象是与案件有关的物品,题干中并无违法案件,故无需扣押,C项错误。第一百九十六条:对收缴和追缴的财物,经原决定机关负责人批准,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一)属于被侵害人或者善意第三人的合法财物,应当及时返还;(二)没有被侵害人的,登记造册,按照规定上缴国库或者依法变卖、拍卖后,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三)违禁品、没有价值的物品,或者价值轻微,无法变卖、拍卖的物品,统一登记造册后销毁;(四)对无法变卖或者拍卖的危险物品,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主管部门组织销毁或者交有关厂家回收。销毁属于对涉案财物最终的处理措施,民警现场无权对猎枪进行销毁,D项错误。因此选择A选项。

第8题:

某民警接报:有人正在用剧毒农药往鱼塘投毒,该民警赶到现场发现有一孕妇正在往鱼塘撒农药,即喝令制止,没有使用武器。()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张某等4人因口角与周某等5人发生纠纷,进而互殴,几乎所有人头面部都受伤出血,民警接报警后到达现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民警可以立即使用武器制止双方继续殴斗
  • B、民警可以鸣**示警
  • C、民警在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驱逐性、制服性警械制止双方继续殴斗
  • D、民警既可以使用警械也可以鸣**示警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民警高某发现甲正在用木棒击打乙腿部,乙倒地后甲继续殴打乙的背部,高某立即开枪击中甲的腿部
  • B、孕妇朱某携带枪支逃跑,民警王某开枪射击
  • C、张某在公众聚集的场所安装爆炸物后正准备实施爆炸,民警胡某发现后,立即开枪射击
  • D、李某深夜盗窃后被巡逻的民警周某发现。李某转身便跑,周某经警告无效后,开枪击中李某的腿部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