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被害人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题目

以下关于被害人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有权要求七日内立案
  • B、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C、对于被害人的报案,公安机关作出不予立案决定的,被害人如果不服,无权申请复议
  • D、被害人有权知道鉴定结论的内容,但无权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关于党员的义务与权利表述不正确的是哪项?

   A、从《党章》规定看,义务先于权利

   B、对党忠诚老实是义务

   C、权利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

   D、党员权利可以有条件限制


D、党员权利可以有条件限制

第2题:

以下关于促销策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CD
本题考查促销策略。

第3题:

下列关于人身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权利的财产性

B、权利的可转让性

C、权利的相对性

D、权利的法定性


正确答案:D

第4题:

共用题干
侦查措施是查明案件事实的手段,与公民的权利保障密切相关。请回答第92~94题。

关于询问被害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侦查人员可以在现场进行询问
B:侦查人员可以在指定的地点进行询问
C:侦查人员可以通知被害人到侦查机关接受询问
D:询问笔录应当交被害人核对,如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被害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

答案:A,C,D
解析:
【考点】讯问犯罪嫌疑人【详解】本题直接考查法条。《刑事诉讼法》第117条第1款规定:“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故选项A、B、D正确。第116条规定:“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由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羁押以后,侦查人员对其进行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故C选项正确。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
【考点】询问被害人【详解】《刑事诉讼法》第125条规定:“询问被害人,适用本节各条规定。”故询问被害人适用询问证人的规定。第122条规定:“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在现场进行,也可以到证人的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进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在现场询问证人,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到证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提出的地点询问证人,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故选项A、C正确,选项B错误。第124条规定:“本法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也适用于询问证人。”第120条规定:“讯问笔录应当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他宣读。如果记载有遗漏或者差错,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补充或者改正。犯罪嫌疑人承认笔录没有错误后,应当签名或者盖章。侦查人员也应当在笔录上签名。犯罪嫌疑人请求自行书写供述的,应当准许。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也可以要犯罪嫌疑人亲笔书写供词。”依照第125条的规定,以上条款同样适用于询问被害人,故选项D正确。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CD。
【考点】查封、扣押【详解】《刑事诉讼法》第139条第1款规定:“在侦查活动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各种财物、文件,应当查封、扣押;与案件无关的财物、文件,不得查封、扣押。”第141条规定:“侦查人员认为需要扣押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报的时候,经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即可通知邮电机关将有关的邮件、电报检交扣押。不需要继续扣押的时候,应即通知邮电机关。”据此,在侦查活动均可视情形实施查封、扣押,而不仅限于勘验、搜查中,A选项错误;侦查人员须经批准方可扣押邮件、电报,C选项错误。第14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依照规定查询、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已被冻结的,不得重复冻结。”故选项B中“扣押”犯罪嫌疑人的相关财产表述错误,应为“查询、冻结”。第143条规定:“对查封、扣押的财物、文件、邮件、电报或者冻结的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三日以内解除查封、扣押、冻结,予以退还。”故选项D正确。综上,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第5题:

关于权利能力,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关系的主体不一定拥有权利能力
B.享有具体权利的人一定具有权利能力
C.有权利能力的人一定实际享有具体权利
D.权利能力只体现享有权利的资格而不包括承担义务的资格

答案:B
解析:
权利能力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都具有的,法律关系主体必然拥有权利能力,A错误。权利能力只是一种资格,享有权利能力的人不一定实际享有具体权利,但享有具体权利的人一定享有权利能力。B正确,C错误;权利能力也可以叫作权利义务能力,既包括享有权利的资格,也包括承担义务的资格。D错误。

第6题:

下列关于法的权利和义务性,表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D
法的权利和义务性这一特征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区别,但不能说其他丰十会规范不具有权利和义务性,有的社会规范,如政党或其他社会团体规章,也规定各自成员的某种权利和义务,但是在内容、范围和保证实施的方式上与法律意义上的权利和义务有很大的区别。故D项表述错误。

第7题:

以下关于利润损失保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C
利润损失保险作为传统财产保险的一种附加和补充,它必须依附于财产保险的基础上,而且所承保的风险必须与财产保险一致。因此,投保人只有在投保了财产保险的条件下,才能投保利润损失保险;同样,只有被保险财产遭受保险事故造成损失并获得保险人赔偿的前提下,保险人才会对因此种物质损失引起的利润损失负赔偿责任。

第8题:

下列有关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权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被害人有参加法庭调查权

B、被害人有获得保护权

C、被害人不能拒绝辩护律师向其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D、被害人有获得语言文字帮助的权利


参考答案:C

第9题:

下列关于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的权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人民检察院的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以代被害人申诉
B:不能为被害人委托诉讼代理人
C:可以就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D:对刑事判决有上诉权

答案:B,D
解析:
【考点】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的诉讼权利。详解: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413条的规定,不起诉决定书应当送达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及其诉讼代理人、被不起诉人及其辩护人以及被不起诉人的所在单位。送达时,应当告知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及其诉讼代理人,如果对不起诉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不起诉决定书后7日以内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也可以不经申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告知被不起诉人,如果对不起诉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不起诉决定书后7日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可见,A项不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4条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可见,B项应选。《刑事诉讼法》第216条第2款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可见,C项不选。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8条的规定,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5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可见,D项应选。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申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权、附带民事诉讼的上诉权,但不享有对刑事判决的上诉权,只能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故本题选B、D项。

第10题:

关于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属性,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政治权利和自由
  • B、人身自由
  • C、文化权利
  • D、言论自由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