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见贩毒有利可图,于是从乙手中买得15克海洛因进行贩卖,交易时被

题目

甲见贩毒有利可图,于是从乙手中买得15克海洛因进行贩卖,交易时被抓获。经鉴定,甲贩卖的**系白面粉。甲构成()。

  • A、贩卖毒品罪
  • B、非法持有毒品罪
  • C、诈骗罪
  • D、贩卖毒品罪和诈骗罪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从乙处借6万元从李四处购买了面值为50万元的假币。甲因为假币没有卖出无法归还乙的欠款。乙提出甲用假币50万元偿还6万元债务。甲同意,给乙假币50万元抵债。之后某国家机关会计丙挪用公款8万元从乙手中购买40万元假币。丙用假币购买毒品,贩卖获利28万元。丙安排好友丁从贩毒分子张三手中取回贩卖毒品获利的28万元存入丁工作的储蓄所。关于甲、乙、丙、丁的行为:( )

A.甲、乙均成立购买、出售假币罪

B.丙构成挪用公款罪、购买假币罪、贩卖毒品罪,数罪并罚

C.丙构成挪用公款罪、购买假币罪、贩卖毒品罪、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

D.丁构成转移毒赃罪和洗钱罪,择一重罪处罚


正确答案:ABD
58.答案:A、B、D 考点:假币犯罪、挪用公款罪的数罪并罚讲解:本题中甲和乙的行为都成立购买、出售假币罪,所以A项正确,当选;丙构 成挪用公款罪和购买假币罪,挪用公款后进行非法活动的,应数罪并罚。此外,购买假币后使用的,以购买假币罪定罪,从重处罚,无需数罪并罚,所以,B项正确,当选。丁明知是贩毒所得,仍帮丙转账,构成窝藏毒赃罪和洗钱罪的想象竞合犯,应择一重处罚,所以D 项当选。

第2题:

甲、乙系表兄弟,感情特好,甲答应送给乙一些毒品。某日甲给另一城市的乙邮寄了海洛因10克,警察在甲家抓获甲时又当场从甲身上查获海洛因30克,甲称此毒品是从云南买来的。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

A.非法持有毒品罪

B.运输毒品罪

C.贩卖毒品罪

D.窝藏毒品罪


正确答案:AB
【考点】运输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犯罪构成
【解析】本题中甲将海洛因从国内的一城市寄往另一城市的行为构成运输毒品罪;甲身上藏有海洛因30克的行为,符合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特征,属明知是毒品而非法持有,且数量较大的行为,应以非法持有毒品罪论处。据此,对甲应以运输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两罪并罚。

第3题: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入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脏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B、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C、甲属于间接正犯

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参考答案:BC

第4题:

李某从毒品贩子手中购得海洛因500克,转手出售时被抓获。经鉴定李某贩卖的海洛因系假货。李某的行为属于( )。

A.走私毒品的犯罪行为

B.非法经营罪

C.贩卖毒品罪

D.诈骗罪


正确答案:C
[答案] C
    [评析] 本题旨在考查贩毒罪的未遂。本案李某构成贩卖毒品罪。但是,由于李某贩卖的是假毒品,而且李某不是在故意贩卖假毒品,所以构成犯罪未遂。
  

第5题: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二入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乙构成贩卖毒品罪

B、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C、甲构成贩卖毒品罪

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答案:AB

第6题:

2005年下半年,甲多次将海洛因稀释后装于注射针筒内。持赴港旅行通行证从深圳罗湖口岸携带入境。2006年1月,甲为偿还欠乙的赌债,将100克海洛因交给乙。乙本人并不吸毒,但其在回家探亲时将100克海洛因带回老家藏匿。2006年5月甲再次携装有海洛因稀释液的针筒企图入境时被公安机关抓获,根据甲的供述公安机关起获了乙藏匿的100克毒品。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甲能够证明自己携带毒品入境是自己吸食,从未贩卖牟利,那么甲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B.甲以100克海洛因抵偿赌债的行为由于在主观上没有贩卖牟利的目的,所以不构成犯罪

C.乙携带100克海洛因回乡探亲构成运输毒品罪

D.乙在获得100克海洛因之后,加以藏匿,其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正确答案:D
【考点】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非法持有毒品罪
【解析】走私毒品是指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走私毒品并非目的犯,并不要求特定的目的要件,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是毒品,客观上实施了逃避海关监管,非法运输、携带、邮寄毒品进出国边境的行为,即构成走私毒品罪。行为人走私毒品通常是以贩卖牟利为目的,但也不排除行为人有其他目的。包括用于个人吸食等,但无论目的如何,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本案中即使甲以吸食为目的携带待毒品入境,仍构成走私毒品罪。故A项的表述错误。
甲乙之间的赌债虽然属于非法债务,但是甲以100克海洛因抵偿赌债的行为属于变相的贩卖行为,甲将毒品转移给乙占有,甲获得了利益(清偿赌债),因此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故B项表述错误。
非法持有毒品罪中的持有,作为刑法意义上的概念,指行为人对毒品的事实的控制、支配,在实践可以表现为随身携带,置于交通工具、居室、院落、交由他人保管等等,只要事实上形成了对特定物品的支配、控制关系,均可认定为持有。然而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的行为同时也可能会表现为非法持有毒品,持有包括藏匿行为、携带行为,携带便可能表现为运输。如何区分它们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如果行为人以走私、贩卖、运输毒品为目的,那么行为人藏匿、携带的行为则是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的组成部分,构成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罪。反之,行为人没有这方面目的或者没有证据证明其有这样的目的,则行为人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本案中乙本人不吸毒,也没有事实证明其有贩卖的主观目的,其携带、藏匿100克海洛因的行为只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故C项表述错误,D项的表述正确。

第7题:

甲见贩毒有利可图,花2万元从乙手中购得1000克海洛因进行贩卖,在交易时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经鉴定,甲贩卖的海洛因纯系假货。甲的行为应定()。

A. 贩卖毒品罪的未遂

B. 贩卖毒品罪的既遂

C. 诈骗罪的未遂

D. 不构成犯罪


答案A

第8题:

甲与乙系同乡。二人本都穷困潦倒,但突然有一天甲发现乙已今非昔比,便向其请教致富秘诀。乙坦言自己正从事贩毒活动,并进而向甲鼓吹了一通“成功与否,要看是否有钱,而不在过程,重要的是结果”之类的思想。于是甲决意亦从事贩毒活动,遂从乙手中低价购得100克纯度为70%的海洛因。为了增加数量多卖钱,甲灵机一动又在海洛因中掺入100克普通面粉,并转手以更高的价格转卖给他人,获利近万元。其后,甲索性以大量的面粉冒充海洛因,并邀请不知情的丙帮助贩卖。但当二犯携带500克假毒品准备贩卖时,即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经查丙并不知道假毒品一事。据此请回答下列 92~94 问题:

第 92 题 乙的行为构成:( )

A.贩卖毒品罪

B.教唆犯

C.传授犯罪方法罪

D.诈骗罪


正确答案:AB
【考点】贩卖毒品罪;教唆犯
【解析】乙对甲的贩卖毒品行为承担教唆责任。

第9题:

王某从毒品贩子手中购得海洛因500克,在转手出售时被抓获,经鉴定,王某贩卖的海洛因系假货。王某的行为属于( )。

A.走私毒品的犯罪行为

B.非法经营罪

C.贩卖毒品罪

D.诈骗罪


正确答案:C
解析:《刑法》第347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本案中属于贩卖行为。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卖的毒品是假货,并且不是故意卖假货时,仅构成犯罪未遂,不影响犯罪成立。

第10题:

甲将头痛粉冒充海洛因欺骗乙,让乙出卖“海洛因”,然后两人均分所得款项。乙出卖后获款4000元,但在未来得及分赃时被公安机关查获。关于本案,根据司法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甲与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B.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C.甲属于间接正犯
D.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答案:B,C
解析:
本题考查间接正犯。诈骗罪的具体适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诱使他人交付财物。行为人接受财物,他人财物遭受损失,这属于诈骗罪。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