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失爆炸罪与爆炸罪说法错误的是()。

题目

关于过失爆炸罪与爆炸罪说法错误的是()。

  • A、过失爆炸罪是过失犯罪,爆炸罪是故意犯罪
  • B、二者须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犯罪
  • C、二者都要求行为人责任年龄年满16周岁
  • D、二者在犯罪形态上都存在既遂、未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乙两人深夜带着炸药去水库炸鱼,甲在岸边准备往水中投掷炸药时,不慎引起爆炸,将乙炸死,自己也受重伤。甲的行为构成()。

A.爆炸罪

B.过失爆炸罪

C.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D.过失重伤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参考答案:D

第2题:

下列只能由不作为行为构成的犯罪是:()

A.盗窃罪

B.遗弃罪

C.过失爆炸罪

D.偷税罪


参考答案:B

第3题:

甲、乙二人携带炸药去位于深山的水库僻静处炸鱼,甲在岸边准备往水中掷炸药时,不慎引起爆炸,将乙炸死,自己也受重伤。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构成过失爆炸罪

B.是意外事件

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构成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正确答案:C
甲的主观方面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由于是在僻静处,不足以危及公共安全。

第4题:

司机王某,因天气寒冷,汽油上冻。汽车无法启动,便用火柴烧烤油箱,不料油箱起火爆炸,当场炸死3人。王某的行为构成()

  • A、失火罪
  • B、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
  • C、过失爆炸罪
  • D、破坏交通工具罪

正确答案:B

第5题:

甲雇凶手乙杀丙,言明不要造成其他后果。乙几次杀丙均未成功,后来采取爆炸方法,对丙的住宅(周边没有其他人与物)进行爆炸,结果将丙的妻子丁炸死,但丙安然无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C:乙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对丁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D:乙对丙成立爆炸罪,对丁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B,C,D
解析:
【考点】故意杀人罪与爆炸罪的区别;刑法上的事实认识错误;共同犯罪【详解】爆炸罪,是指故意使用爆炸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对使用爆炸的方法杀人的,要注意分析其爆炸的行为是否足以危及公共安全,即是否使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受到威胁。如果行为人虽然使用了爆炸的方法杀人,但其行为并没有危及公共安全,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如果危及公共安全,则应当认定为爆炸罪。本案中,乙意欲杀丙,且丙的住宅周边没有其他人与物,故应认定其爆炸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故D错误。打击错误也称方法错误,是指由于行为本身的差误,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仍然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刑法理论的通说采取法定符合说,即在上述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杀人的故意,客观上的杀人行为也导致他人死亡,二者在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内是完全一致的,因而成立故意杀人既遂。因此BC错误。甲雇佣乙杀丙,二者之间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也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因此构成了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故A正确。

第6题:

什么是爆炸罪?其构成特征有哪些?如何划分本罪与以爆炸方法构成的其他犯罪的界限?


参考答案:

指故意引发或者制造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制造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本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界限:
1、爆炸与以爆炸方法实施的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爆炸罪与以爆炸方法实施的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是由于法条竞合而发生界限混淆的。
2、爆炸罪与爆炸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等其他犯罪的界限。
区别:主观方面行是否有爆炸的故意;客观方面爆炸行为是否足以危及公共安全。
3、爆炸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界限。主观方面不同,爆炸罪是出于故意而危险物品肇事则是出于过失;客观方面表现不同,爆炸罪表现为行为人故意制造爆炸而危险物品肇事罪则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危险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物品的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的行为。犯罪既遂的成立条件不同,爆炸罪是危险犯而危险物品肇事罪是结果犯。


第7题:

司机王某,因天气寒冷,汽油上冻。汽车无法启动,便用火柴烧烤油箱,不料油箱起火爆炸,当场炸死3人。王某的行为构成()

A.失火罪

B.过失破坏交通工具罪

C.过失爆炸罪

D.破坏交通工具罪


参考答案:B

第8题:

甲雇凶手乙杀丙,言明不要造成其他后果。乙几次杀丙均未成功,后来采取爆炸方法,对丙的住宅(周边没有其他人与物)进行爆炸,结果将丙的妻子丁炸死。但丙安然无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成立散意杀人罪(未遂)

C.乙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对丁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D.乙对丙成立爆炸罪,对丁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BCD

第9题:

甲雇杀手乙杀丙,言明不要造成其他后果。乙几次杀丙均未成功,后来采取爆炸方法,对丙的住宅(周边没有其他人与物)进行爆破,结果将丙的妻子丁炸死,但丙安然无恙。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C.乙对丙成立故意杀人未遂,对丁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D.乙对丙成立爆炸罪,对丁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B,C,D
解析:
A项,甲教唆乙杀丙(故意杀人罪),乙也实施了杀丙的故意杀人行为,故甲与乙构成共同犯罪,即使乙后来用爆炸方式杀丙可能涉嫌爆炸罪,因为爆炸罪与杀人罪有竞合关系,在重合范围内(故意杀人)仍成立共犯。B项,乙在实施犯罪时发生对象错误,按照法定符合说,丁也属于杀人罪对象的“人”,故甲照样对丁死亡结果负责,应定性故意杀人罪既遂,B项错在“未遂”。C项是具体符合说的结论,不符合法定符合说。D项,无论如何都是错。如果成立爆炸罪,则丁死亡结果作为爆炸罪的加重结果,没有成立数罪的余地。注意,本题中乙使用爆炸方式杀人是否成立爆炸罪并不明确。

第10题:

甲意图杀丙,准备对丙的住宅(周围没有其他人和物)进行爆炸。结果当天丙不在家,将丙的妻子乙炸死。关于本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 B、甲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 C、甲对丙成立爆炸罪,对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 D、甲对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对乙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