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林模式上,林业建设如何做到必须始终遵循生态适应规律和地域分布

题目

在造林模式上,林业建设如何做到必须始终遵循生态适应规律和地域分布规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造林规划设计按其细致程度和控制顺序可分为( )。

A.造林规划

B.造林调查设计

C.造林作业 (施工)设计

D.林业区划

E.林业规划


正确答案:ABC

第2题:

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造林护林。这种做法遵循的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

D系统学原理


B

第3题:

我国林业建设方针是以造林为基础。 ( )


正确答案:×
我国林业建设方针是以营林为基础。

第4题:

林业建设实行以()为基础,普遍造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 

  • A、管护
  • B、营林
  • C、抚育

正确答案:B

第5题:

国家投资或者()为主的造林项目和国有林业单位造林,应当根据()制定的计划使用()。


正确答案:国家投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林木良种

第6题:

建设环境型社会,就是要以遵循(  )为准则。

A:生态平衡
B:绿色科技
C:生态文明
D:自然规律

答案:D
解析:

第7题:

林业资源开发与保护贷款用途包括()。

  • A、林业生态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
  • B、林业生产基地建设
  • C、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 D、国家储备林建设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阐述微生物在不同地域上空的生态分布规律。


答案:在不同地域上空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差异很大,城市上空空气中的微生物密度大大高于农村上空的微生物密度,在城市中街道上空的微生物密度大大高于公园上空的微生物密度。
在农村中无植被地表上空的微生物密度高于有植被地表上空的微生物密度,饲养牲畜的畜舍空气中的微生物密度可能是最高的,可达1,000,00-2,000,000个/m3。
一般米说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密度高于室外空气中的微生物密度,宿舍中的微生物密度可达20,000个/m3。
陆地上空的微生物密度高于海洋上空的微生物密度。在人迹稀少的北极上空以及雪山上空的微生物密度很低,甚至难以检测到。

第9题:

试述我国平原农区典型复合农林业模式及地域发展特点。


正确答案:(1)松嫩—三江平原农区(东北)
以农为主,农牧结合。
主要危害:风沙、盐碱、旱涝、低温冻害
防护林建设:三北防护林为核心
核心:林药间作(药主要为人参)
存在问题:树种单一,杨树为主的落叶林
(2)黄淮海平原农区
存在问题:盐碱、旱涝、风沙
(3)西北绿洲灌溉农区
(4)长江中下游平原农区
存在问题:干热风、台风、低温冷害、洪水
主要形式:林渔、林药、林茶复合
(5)珠江三角洲水网农区
主要形式:桑基鱼塘、林与橡胶

第10题: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技术措施规划内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整地规划:整地分为全面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2.造林方式、方法规划:规划造林方式、方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设计内容。选用哪一种造林方式、方法,既取决于造林树种繁殖特性,又取决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经营条件。
3.造林密度规划:造林密度应依据林种、树种和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合理规划。一般防护林密度应大于用材林,速生树种密度应小于慢生树种,干旱地区密度可较小一些。
4.幼林管理规划:幼林管理规划主要包括幼林抚育、造林灌溉、防止鸟兽害、补植树种等,其中主要是幼林抚育。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