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两河流域的古代历史,最应参考的资料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

题目

研究两河流域的古代历史,最应参考的资料是() ①《汉谟拉比法典》 ②楔形文字 ③《天方夜谭》 ④《荷马史诗》。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答案:错
解析: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第2题:

汉谟拉比法典


正确答案: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王在位时制定的楔形文字法中最完备的一部法律文献,是两河流域各奴隶制城市国家法律的集大成者。

第3题:

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

A.印度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古代埃及

D.古代希腊


参考答案:B

第4题:

《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出自于()

  • A、古代巴比伦
  • B、古代埃及
  • C、古代印度
  • D、古代希腊

正确答案:A

第5题:

()包含了两河流域苏美尔法典的精华。

  • A、《乌尔拉姆法典》
  • B、《苏美尔法典》
  • C、《汉穆拉比法典》
  • D、《苏美尔亲属法》

正确答案:C

第6题: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那么,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 )
A. “空中花园” B.金字塔
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D.长城


答案:B
解析: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空中花园”、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属于古代巴比伦文明,长城则是中国文明的象征。

第7题:

评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1)《汉谟拉比法典》继承了两河流域原有法律的精华,使其发展到完善地步。
(2)《汉谟拉比法典》代表了楔形文字法的最高立法水平,在古代法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
(3)法典的内容包括丰富而复杂的法律关系,结构完整、文字简约、规定了系统合理的法律条文和科学细致的处理方法,其立法技术是很多早期奴隶制国家甚至封建国家都不能比拟的。
(4)《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第一部成文法典,他对后来的东方国家的法律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法律地位。

第8题:

初中历史《古代两河流域》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 上午山东省滨州市 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古代两河流域
2.内容:
“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约从公元前3500年前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
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人入侵和内部战乱。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贷款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
3.基本要求:
(1)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围绕《汉谟拉比法典》设计两个提问。
(3)有必要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1.列举两项除《汉谟拉比法典》之外的文明成果。
2.请简要说明本课的重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的?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文明成就有哪些?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四大文明古国有中国,中国文化渊源流畅;有古印度,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森严;有古埃及,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世界建筑史的奇迹;有古巴比伦,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世界闻名。
教师继续引导: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是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除了空中花园之外,两河流域还有哪些重要的文明成就呢?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教师展示两河流域的地图和今伊拉克地图,请学生观察地图,并思考:两河指的是哪两河?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古代两河流域 今伊拉克地图
学生观察地图,回答问题:“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二)《汉谟拉比法典》
1.背景
过渡:在两河流域诞生了很多文明成果,那么他的文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起源历程呢?
接下来教师创设百家讲坛的情境,请同学们结合课前预习,担任历史主讲人讲述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的概况。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讲述:约从公元前3500年前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小国之间混战不止。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人入侵和内部战乱。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教师继续引导:汉谟拉比统治时期,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
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回答: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2.内容
过渡:《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接下来,教师展示《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节选,提出问题:《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生根据内容节选,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问题:从材料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同时材料二也反映了同态复仇的法则,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
?
接下来教师组织历史小剧场的环节,请学生上台表演话剧,学生观看话剧,并思考:话剧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什么内容?
学生观看话剧,进行总结:在古巴比伦,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在欠债时甚至可以将妻儿送去抵债。这反映了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教师补充: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贷款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3.影响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并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有哪些?请同学们以历史小组为单位,5分钟时间讨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归纳总结:《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其内容丰富、完备,有利于当时的统治,也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这是其积极影响;但是《汉谟拉比法典》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其中也保留了一些原始、野蛮的条文,这是消极影响。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回顾本课所学知识。
2.作业:课下继续搜集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下节课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古代两河流域
(一)地理位置
(二)《汉谟拉比法典》
1.背景
2.内容:等级森严、家庭奴隶制、涉及领域广
3.影响:积极、消极
【答辩题目解析】
1.列举两项除《汉谟拉比法典》之外的文明成果。
2.请简要说明本课的重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的??


答案:
解析:
1.
创立楔形文字;建造空中花园;发明60进位制等。
2.
本课的重点的《汉谟拉比法典》的背景及内容。讲授背景时主要采用了创设百家讲坛的方式进行突破,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讲授内容时,主要采用了讲读法和角色扮演法,讲读法能够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角色扮演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简单化、形象化,易于理解。
本课的难点是《汉谟拉比法典》的意义。主要采用了小组讨论法进行突破。小组讨论法一方面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拓展思路,从而突破难点。

第9题:

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

  • A、金字塔
  • B、佛教
  • C、《汉谟拉比法典》
  • D、民主政治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下列古代文明成果中,较为全面地保存了两河流域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 A、金字塔
  • B、《汉谟拉比法典》
  • C、种姓制度
  • D、奴隶主民主政治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