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题目

关于民事诉讼财产保全制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诉前保全必须由当事人提出申请并提供担保,人民法院方可作出保全裁定
  • B、财产保全申请确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财产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 C、财产保全限于请求的范围,或者与本案有关的财物
  • D、当事人对财产保全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涉外民事诉讼的财产保全与国内民事诉讼财产保全的区别。


参考答案:

涉外财产保全与国内民事诉讼的财产保全的区别如下:
(1)采取方式不同。涉外财产保全只能由当事人提出保全的申请,人民法院不依职权主动采取财产保全措施。而国内民事诉讼的财产保全不仅可依当事人申请,在必要时,法院可以主动依职权采取保全措施。
(2)对诉前财产保全的起诉期限规定不同。涉外财产保全对诉前财产保全起诉期限规定较长。人民法院裁定准许诉前财产保全后,申请人应当在30日内提起诉讼。逾期不起诉的,法院解除财产保全。而国内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人的起诉期为15日。
(3)有关保全的财产需要监督的问题不同。涉外财产保全中人民法院决定保全的财产需要监督的,应当通知有关单位负责监督,费用由被申请人承担。而国内案件的财产保全,则不存在此问题。


第2题:

关于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诉讼程序中的保全措施,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法院应当采取保全措施 B.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检察院都可以申请法院采取保全措施 C.采取保全措施,不受《民事诉讼法》规定的限制 D.财产保全的范围不限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产或与本案有关的财产


正确答案:B
答案暂无

第3题:

关于财产保全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A.非涉外案件的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10日内起诉

B.涉外案件的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进行

C.财产保全申请人必须提供担保

D.当事人对财产保全不服的不仅可以提起上诉,也可以向作出裁定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


正确答案:ABCD
84.【答案】ABCD 【考点】 财产保全【解析】《民事诉讼法》第93条:“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财产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财产保全。”故A项错误。《民事诉讼法》第249条规定,涉外财产保全,不得依职权保全,故B项错误。《民事诉讼法》第92条:“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睁,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诉前必须提供担保,诉中财产保全则不是必须提供的)故C项错误。《民事诉讼法》第99条:“当事人对财产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故D项错误。

第4题:

下列关于保全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涉外民事诉讼中在诉讼开始之前,当事人不能申请财产保全
B.无论是国内还是涉外民事诉讼,申请人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后都应当在30天内依法提起诉讼
C.争议双方约定了仲裁协议的,一方可以在申请仲裁前向仲裁机构所在地法院申请对另一方的财产采取保全措施
D.财产纠纷案件,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法院应当决定解除担保


答案:B
解析:
国内和涉外民诉中关于保全的制度巳经统一规定在《民事诉讼法》第100条中,因此选项A错误,B正确。《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选项C错误。财产纠纷案件,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法院应当裁定解除担保,不是决定解除担保,选项D错误。

第5题:

民事诉讼与民商事仲裁都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有效方式,但两者在制度上有所区别。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民事诉讼可以解决各类民事纠纷,仲裁不适用与身份关系有关的民事纠纷

B.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

C.民事诉讼判决书需要审理案件的全体审判人员签署,仲裁裁决则可由部分仲裁庭成员签署

D.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由法院负责执行,而仲裁机构则不介入任何财产保全活动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下列关于民事诉讼与民商事仲裁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 A.民事诉讼可以解决各类民事纠纷,仲裁不适用与身份有关的民事纠纷 B.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 C.民事诉讼判决书需要审理案件的全体审判人员签署,仲裁裁决则可由部分仲裁庭成员签署 D.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由法院负责执行,而仲裁机构则不介入任何财产保全活动


正确答案:ABC
《民事诉讼法》第3条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仲裁法》第3条规定,下列纠纷不能仲裁:(1)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由此,A的说法正确;《民事诉讼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仲裁法》第9条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由此,B正确;《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合议庭评议案件,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评议应当制作笔录,由合议庭成员签名。评议中的不同意见,必须如实记入笔录。《仲裁法》第54条规定,裁决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争议事实、裁决理由、裁决结果、仲裁费用的负担和裁决日期。当事人协议不愿写明争议事实和裁决理由的,可以不写。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对裁决持不同意见的仲裁员,可以签名,也可以不签名。由此.C正确,当选;《仲裁法》第2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因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使裁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当事人申请财产保全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交人民法院。由此,D中说“仲裁机构则不介入任何财产保全活动”是错误的,不当选。本题正确答案是ABC。

第7题:

下列哪些选项是1991年颁布实行的《民事诉讼法》(2007年修正)未作规定的制度? A.公益诉讼制度 B.恶意诉讼规制制度 C.检察监督中的抗诉制度 D.诉讼保全制度中的行为保全制度


正确答案:AB

第8题:

关于诉讼财产保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诉讼财产保全,主要适用于给付之诉

B.诉讼财产保全是涉及给付之诉的必经程序

C.只要申请人提供担保,人民法院就应当裁定诉讼财产保全

D.诉讼财产保全只能由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不依职权主动采取诉讼财产保全措施


参考答案:A

第9题:

下列哪些选项是1991年颁布实行的《民事诉讼法》(2007年修正)未作规定的制度?

A:公益诉讼制度
B:恶意诉讼规制制度
C:检察监督中的抗诉制度
D:诉讼保全制度中的行为保全制度

答案:A,B,D
解析:
【考点】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详解】1991年颁布实行的《民事诉讼法》(2007年修正)中未对公益诉讼制度、恶意诉讼规制制度及行为保全制度加以规定,相关制度在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中有所涉及。检察监督中的抗诉制度在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有明确规定,2007年《民事诉讼法》第187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179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179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BD。

第10题: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规定,下列关于财产保全相关事项说法错误的是?( )

A.财产保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
B.法院可以指定被保全人负责保管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
C.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其上的质权、留置权因采取保全措施而消灭
D.由人民法院指定被保全人保管的财产,被保全人不得继续使用

答案:C,D
解析:
选项A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一款规定的原文。根据《民诉解释》第一百五十五条的规定,故选项B正确;如果继续使用对于财产价值无重大影响,可以允许被保全人继续使用,故选项D错误。根据《民诉解释》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人的优先受偿权不受财产保全措施的影响,选项C错误,综上,本题答案为: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