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题目

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主要鉴别诊断是什么?


参考答案:(1)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三大症状,肝、脾、淋巴结不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有贫血者相似。但一般贫血较重,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减少,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髓红粒系统生血功能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或极难查见。(2)急性白血病:ITP特别需要与白细胞不增高的白血病鉴别。通过血涂片中可见各期幼稚白细胞及骨髓检查,即可确诊。(3)过敏性紫癜:为对称性出血,斑丘疹以下肢为多见,血小板不少,一般易于鉴别。(4)红斑性狼疮:早期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怀疑时应检查抗核抗体及狼疮细胞(LEC)可助鉴别。(5)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细菌感染和病毒血症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各种脾大疾病、骨髓受侵犯疾病、化学和药物过敏或中毒(药物可直接破坏血小板或抑制其功能或与血浆成分合并形成抗原复合物,继而产生抗体,再由抗原抗体发生过敏反应,破坏血小板。过敏反应开始时,可见寒战、发热、头痛及呕吐等)、溶血性贫血均可伴有血小板减少。应仔细检查,找出病因,以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第2题:

试述血小板计数改变的临床意义。


答案:
解析:
(1)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L为血小板减少。见于:①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晚期。②破坏或消耗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或血浆)等。
(2)血小板高于400×10/L,为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反应性增多见于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原发性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早期等。

第3题: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广泛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及内脏。(2)多次检测血小板计数减少。(3)脾不大或轻度肿大。(4)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有成熟障碍。(5)具备下列五项中任何一项:①泼尼松治疗有效;②脾切除治疗有效;③PAIg阳性;④PAC3阳性;⑤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第4题:

关于MPV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含义是()

  • A、MPV伴随血小板增多而加大,表示造血功能衰竭
  • B、不具备独立的临床意义
  • C、由血液分析仪自动计算得出
  • D、表示平均血小板容积
  • E、MPV伴随血小板减少而降低,表示造血功能恢复

正确答案:B,C,D

第5题:

血小板形态学检验的临床意义是( )

  • A、了解体内巨核细胞、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状态
  • B、有利于巨核细胞和血小板病的诊断
  • C、MDS和血小板减少症可有小血小板增多
  • D、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可见巨大血小板
  • E、血小板无力症时可见血小板散在分布,且大小不一

正确答案:A,B,D,E

第6题:

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的临床意义

A、鉴别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B、提示骨髓功能恢复的预后价值

C、血小板代谢功能的理解

D、输血中的意义

E、判断心脑血管病变


参考答案:ABCD

第7题:

血小板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 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大出血和术后、脾切除术后(一过性)。
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如白血病和再障等;血小板破坏过度,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肿瘤化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血小板消耗过多,如DIC。

第8题: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念是什么?


参考答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的疾病。

第9题:

血小板血型有何临床意义?


正确答案:反复输注血小板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热反应及输血后紫癜;母胎血小板血型不合可发生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10题: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1)生理性减少: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 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妇女。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根据贫血产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可将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细胞破坏增多、细胞丢失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