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感官教育思想述评。

题目

卢梭的感官教育思想述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卢梭第一位详细论述了如何训练儿童的感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2题:

卢梭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⑴自然教育的原则教育要“顺应自然”,顺应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要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⑵自然教育的目的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这种“自然人”是身心调和发达、体脑两健、良心畅旺、能力强盛的新人。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不依从于任何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不受传统束缚,能适应各种客观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他也是自由人。⑶自然教育的要求:正确对待儿童,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⑷自然教育的四个时期:①婴儿期(0~2 岁),主要是进行体育。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育。因为健康的体魄是智慧的基础,是儿童接受自然教育的条件。②儿童期(2~12 岁),又称“理智睡眠期”。主要进行儿童感官的训练并继续发展身体。要求对 这一阶段的儿童进行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训练。在感觉教育与知识学习的关系上,卢梭把它们完全分割开来,显然是片面和错误的。③少年期(12~15 岁),主要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④青年期(15~20 岁),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信仰教育和性教育。⑸在自然教育的具体实施中,卢梭提出了针对德育、智育的一些举措:①消极教育。教育要遵循自然天性,也就是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无需成人的灌输、压制,教师只须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它的作用不是积极的,而是消极的,是对儿童的发展不横加干涉的教育。这就是卢梭所谓的“消极教育”。②自然后果律。当儿童犯了错误和过失后,不必直接去制止他们过程把他们,而让他们在同自然的接触中体会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和过时带来的自然后果。③感官训练。④智育。卢梭强调从自然中学习主张要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独立观察和研究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⑤德育。卢梭主张从天赋良心与自爱出发到爱亲近的人,再到爱全人类,激发青年自然涌现的善良感情,发展理性,在行为中接受道德的磨练。影响:①卢梭的教育思想基本内容是高度尊重儿童的天性,倡导的是自然主义和儿童本位主义的教育观,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②他系统地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路,反对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③卢梭的教育别说包含着相当激进的思想,我买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精神,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夜,是有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④比如说奠定了实用主义哲学和进步教育的理论基础,对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3题:

简述卢梭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在天性与教育的关系上,卢梭主张性善论和感觉论。他认为人性本善,只是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因此,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培养社会环境下的自然人。卢梭认为知识来源于人的心灵中存在着的认识世界的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而而进入人的头脑的人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然后形成理性的认识,所以孩子们不成熟、不完善的感官需要通过教育加以逐步提高。
(2)卢梭认为自然自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即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自然教育”就是服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进程,促进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教育。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即完全自由成长、身心和谐发展、能自食其力、不受传统束缚、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代新人。根据年龄阶段的分期,卢梭提出,在不同时期所进行的教育是不同的。在婴儿期,主要是进行体育。在儿童期,主要是进行感觉教育。在少年期,主要是进行智育和劳动教育。在青年期,主要是进行道德教育。
(3)卢梭在《爱弥儿》中表达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主张培养“自然人”,主张儿童亲身活动,提倡家庭教师实施教育,主张给儿童以自由。另外,卢梭又是一个对新的社会制度充满幻想的思想家。他设想理想国家中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忠诚的爱国者,学校教育由国家掌管,不能按教育对象的贫富分设学校和课程,要求儿童受同样的教育。对受教育者,即使不能完全免费,国家也要给予补贴。教师需由本国公民担任。体育是教育里最重要的部分。

第4题:

试述裴斯塔洛齐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述评。


正确答案: 在如何教育人的问题上,裴斯塔洛齐认为必须适应自然。教育适应自然是裴斯塔洛齐的基本思想。他所说的教育适应自然,就是指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赋能力和力量。在裴斯塔洛齐看来,所有的人生来就蕴藏着各种能力和力量:眼睛要看,耳朵要听,手要抓物,足要走路,心要信仰和热爱,智力要进行思维。这些以萌芽状态潜存于人类身体内部的各种能力,渴望得到发展,并具有发展的能动力量,只有教育才能使他们发展起来,他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发展各种能力时,不可强制,重在引导:“要注意人的天性和人的天然能动性而投其所好,要以人的本能来引导他,使其不得不走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目的。
今天看来,裴斯塔洛齐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显然存在着缺点。他把自然理解为儿童生而俱有的生理、心理的各种能力,这无疑有唯心主义的因素。但他接受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必须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促进其内在各种能力积极主动地发展,这实际上是对那种对儿童个性横加干涉和强力压制,甚至戕生禁欲的封建教育的反抗,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

第5题:

分析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自然的教育”(指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潜能进行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这三种教育力量必须统一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只有“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才能达到真正的协调统一。
(2)根据天性自由的哲学,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独立自主性。
(3)卢梭特别强调,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教师要研究、了解、尊敬、关怀儿童,不能成为儿童天性的敌人,不能成为儿童的压迫者。
(4)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反对在教育中压抑儿童的天性,干涉和限制儿童身心自由发展,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

第6题:

请述评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1)认知发展阶段。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表演式再现表象期、映像式再现表象期、象征式再现表象期。布鲁纳强调,以上三种再现表象期是相互联系的。人的智力发展始终会沿着这三种表象系统的顺序前进。但是,儿童的认知发展并不是受年龄的绝对限制,在很大程度上,教育条件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发展。教育过程的核心在于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使儿童的认知发展从表演式再现表象到映像式再现表象,再到象征式再现表象。(2)认知学习观。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即学生在获得新知识以后,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最后对知识的转换进行检查,(3)结构教学观。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并提出了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①动机原则。布鲁纳认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②结构原则。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背景和学科性质选择最好的呈现方式。③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程序,要根据学习者过去所学的知识、智力发展的阶段、个别差异等选取适用的具体程序。④强化原则。布鲁纳认为,反馈和强化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4)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掌握科学知识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法。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情境中,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能够独立探究、主动思考并获得知识。虽然发现学习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是比较浪费时间,在一个大组中,只有极少数高水平的学生能够真正学会运用发现学习法,所以如不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安排,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第7题:

述评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集体教育体系简单说就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
他认为集体应有共同的目的、组织机构、自觉纪律、正确舆论、优良传统和作风。他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和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前景教育原则就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旺盛的力量。平行教育影响就是“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种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

第8题:

人文主义教育家的儿童教育思想述评。


参考答案: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伟大,实现人的尊严,强调个性解放主张教育应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 反对“性恶论”,强调教育的关怀、培养作用,关注儿童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强调体育和游戏的意义,强调环境影响,提倡启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9题:

分析卢梭自然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1)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三个方面:“自然的教育”(指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潜能进行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这三种教育力量必须统一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且只有“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才能达到真正的协调统一。
(2)根据人人天性自由的哲学,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其主要特征是具有独立自主性。
(3)卢梭特别强调,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教师要研究、了解、尊敬、关怀儿童,不能成为儿童天性的敌人,不能成为儿童的压迫者。
(4)卢梭自然教育的思想反对在教育中压抑儿童的天性、干涉和限制儿童身心自由发展,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在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

第10题:

述评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正确答案: 张之洞是我国清末著名的洋务派教育家,他的基本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个思想集中反映在《劝学篇》中。
所谓“中学”也叫旧学,指的是封建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中国的经史之学,孔孟之道。在为体的中学中,他基本的主张,在于“明纲”。为了明纲,他特别强调读经的重要意义。读经的目的在于以三纲五常封建伦理道德加强学生的思想训练。所谓“西学”,张之洞归纳为“西政”和“西艺”两方面,并认为“西政之刑狱,立法最善。”关于“中学”和“西学”的关系,他强调“中学”是根本,“西学”是末节,“中学”为主,“西学”是从。只有在通“中学”的基础上,才能学“西学”。讲“西学”,必先通“中学”;而要存“中学”,又不得不讲“西学”。
“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当时有促进改革的一面,也有阻碍教育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前进的一面。从哲学和方法论角度来看,“中体西用”思想是形而上学的。
第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体西用”思想,一直支配着晚清教育。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创立和发展近代学校教育,改革了传统教育只重儒学的教育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发展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教育,培养了中国第一批不同于封建士大夫的一代新人,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二“中体西用”仍坚持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对立面,阻碍维新运动的发展。
第三,从哲学和方法论角度来看,“中体西用”思想是形而上学的。严复对“中体西用”的批驳说明了这一问题。“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两亡。”;“中体西用”是“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深刻地揭露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错误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