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氧化磷酸化作用?影响氧化磷酸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题目

什么是氧化磷酸化作用?影响氧化磷酸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葡萄糖好氧氧化分解过程中,ATP的形成途径是( )。

A.只有氧化磷酸化
B.只有底物水平磷酸化,
C.底物水平磷酸化或氧化磷酸化
D.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

答案:D
解析:
葡萄糖好氧呼吸通常经过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而彻底氧化,少部分ATP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获得ATP,大部分是靠氧化磷酸化形成ATP。

第2题:

氧化磷酸化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正确答案: 生物体内的氧化磷酸化可受内外因素的影响
(1)ADP/ATP的影响:
氧化磷酸化的速率受细胞内能量水平的调节,当ADP含量高时,加速氧化磷酸化的进行,当ADP/ATP比值低时,则抑制氧化磷酸化速率。
(2)甲状腺素的影响:
甲状腺素能促进细胞膜上Na+,K+,ATP酶的合成,加速了ATP的分解,ADP增多可促进氧化磷酸化。
(3)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的影响:
①电子传递抑制剂:如鱼藤酮等,可阻断呼吸链中某一部位的电子传递。
②化学解偶联剂:使氧化过程和磷酸化脱离的物质,它不抑制电子传递,但抑制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如2,4-二硝基酚。
③磷酸化抑制剂:该物质直接作用于ATP合成酶复合体,抑制ATP的合成。
(4)离子载体的抑制:这是一类能够结合K+,Na+等阳离子的脂溶性物质,作为载体,如缬氨霉素,能使K+穿过线粒体内膜,消除了膜内、外两侧的电势梯度,从而破坏了磷酸化过程。

第3题:

下列关于氧化磷酸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在氧化时伴有ADP磷酸化生成ATP

B、两种呼吸链均产生3分子ATP

C、氧化与磷酸化过程有三个偶联部位

D、氧化磷酸化过程涉及两种呼吸链

E、氧化磷酸化过程存在于线粒体内


参考答案:B

第4题:

“生物氧化”一章内容告诉我们()。

  • A、解偶联剂抑制ADP磷酸化,但不影响氧化作用
  • B、解偶联剂不影响ADP磷酸化,但影响氧化作用
  • C、解偶联剂抑制ADP磷酸化和氧化作用
  • D、解偶联剂不影响ADP磷酸化和氧化作用D、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A

第5题:

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有什么异同?


正确答案:氧化磷酸化是电子从NADH和FADH2经过电子传递链传给氧形成水,这个过程偶联着ADP磷酸化生成ATP。光合磷酸化是在光的作用下,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偶联着ATP的生成。其相同点都是由H+通过ATP合成酶把ADP磷酸化为ATP。
不同点有:
①氧化磷酸化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光合磷酸化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②氧化磷酸化为2对H+泵到膜间隙,2个H+3次穿过ATP合成酶形成1分子ATP。光合磷酸化是3对H+泵到基质中,3个H+2次穿过ATP合成酶形成1分子ATP。
③需要的条件不同:氧化磷酸化不需要光,光合磷酸化需要光;
④类型不同:氧化磷酸化有底物水平的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水平的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有环式和非环式两种。

第6题:

下述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中的氧化过程和磷酸化过程均正确的是()

  • A、ADP磷酸化作用继续,氧利用减少
  • B、ADP磷酸化作用继续,但氧利用增强
  • C、ADP磷酸化停止,但氧利用继续
  • D、ADP磷酸化无变化,但氧利用停止
  • E、ADP磷酸化无变化,氧利用减少

正确答案:C

第7题:

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是怎样偶联的?(氧化磷酸化作用机理)其主要作用机理的实验证明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关于氧化磷酸化的机理主要有三个:
①化学偶联假说;
②构象偶联假说;
③化学渗透假说。
英国科学家Mitchel1961年提出的。化学渗透假说是解释氧化磷酸化机理的主要假说,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线粒体内膜是封闭的、对质子不通透的完整膜系统;
②电子传递体和氢传递体是交替排列,氢传递体具有质子泵作用,将质子泵到内膜外侧;
③内膜两侧质子浓度的差异造成pH梯度和跨膜电位梯度;
④当跨膜质子移动力驱动内膜外侧的质子通过内膜上的ATP合成酶的F0流回线粒体基质时,其能量驱使ADP磷酸化生成ATP。
2.化学渗透假说的论点与许多实验结果相符,其中最著名的证明是氧化磷酸化重组实验。Racker及其同事将线粒体内膜通过超声波打碎,形成内面翻转向外的亚线粒体小泡,仍保持氧化磷酸功能,用胰蛋白酶等处理,得到缺少颗粒的亚线粒体小泡(具有电子传递功能,但不能偶联生成ATP。)和具有F1-ATP酶活性的颗粒两部分,当两部分重组后,氧化磷酸化作用又得到恢复。

第8题:

下述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中的氧化过程和磷酸化过程均正确的是

A.ADP磷酸化作用继续,氧利用减少
B.ADP磷酸化作用继续,但氧利用增强
C.ADP磷酸化停止,但氧利用继续
D.ADP磷酸化无变化,但氧利用停止
E.ADP磷酸化无变化,氧利用减少

答案:C
解析:
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解耦联是使氧化与磷酸化耦联过程脱离,即物质脱下的氢仍然可以通过递氢递电子交给O生成HO,即氧化过程可以继续,但在递氢递电子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不能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即磷酸化过程停止。

第9题:

什么是氧化磷酸化?


正确答案:在生物氧化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伴随ATP合酶催化,使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

第10题:

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有哪些?试述各种因素的作用。


正确答案: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包括:抑制剂、ADP的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线粒体DNA突变等。
(1)抑制剂:a.呼吸链抑制剂能阻断呼吸链中某些部位电子传递;b.解偶联剂使氧化与磷酸化偶联过程脱离;c.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对电子传递及ADP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
(2)ADP的调节作用:正常机体氧化磷酸化的速率主要受ADP的调节。当机体利用ATP增多,ADP浓度升高,转运入线粒体后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ADP不足,使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这种调节作用可使ATP的生成速度适应生理需要。
(3)甲状腺激素:诱导细胞膜上Na+-K+-ATP酶的生成,使ATP加速分解为ADP和Pi,ADP增多促进氧化磷酸化,甲状腺激素(T3)还可使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增加,因而引起耗氧和产热均增加。
(4)线粒体DNA突变:可影响氧化磷酸化功能,使ATP生成减少而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