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和分泌的调节。

题目

试述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和分泌的调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调节醛固酮分泌最重要的生理因素是

A、血钠

B、血钾

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D、血容量

E、ACTH


参考答案:C

第2题:

下列有关醛固酮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种激素
B.分泌调节的主要因素是ACTH
C.血浆中Na+和K+浓度变化对其分泌的调节无作用
D.其生理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排出

答案:D
解析:

第3题:

试述影响醛固酮分泌的各种因素及作用机理。


参考答案:影响醛固酮分泌的各种因素包括:(1)肾素分泌催化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经一系列作用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后者可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分泌醛固酮;
(2)血钾浓度升高和血钠浓度降低可直接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合成和分泌醛固酮。醛固酮的作用机理为:醛固酮进入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后,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后者通过核膜与核中的DNA特异性结合位点相互作用,调节特异性mRNA转录,最后合成多种的醛固酮诱导蛋白。
醛固酮诱导蛋白的作用可能是(1)作为管腔膜的Na+通道蛋白,从而增加管腔Na+通道数量;
(2)增加线粒体中ATP的生成,为上皮细胞活动(Na+泵)提供更多的能量;
(3)增强Na+泵的活性,促进细胞内的Na+泵回血和K+进入细胞,提高细胞内的K+浓度,有利于K+分泌;由于Na+重吸收增加,造成了小管腔内的负电位,有利于K+分泌和Cl-重吸收。结果,在醛固酮的作用下,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增加的同时,Cl-和水的重吸收也增加,导致细胞外液量增多,K+的分泌量增加。

第4题:

简述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正确答案:㈠生理作用:保Na+、保水、排K+
㈡分泌调节:
①血容量↓→近球细胞释放肾素↑→Ag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醛固酮↑;
②血K+↑或血Na+↓→肾上腺球状带→醛固酮↑

第5题:

试述醛固酮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


正确答案: 生理作用:增加K排泄和增加Na、水的重吸收。
分泌调节:
①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作用影响;
②高血K+、低血Na+可以刺激醛固酮的分泌;
③心房利尿肽ANP可以抑制其分泌;
④抗利尿激素ADH可以协同醛固酮的分泌。

第6题:

下列有关醛固酮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一种激素

B.分泌调节的主要因素是ACTH

C.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其分泌调节的作用极微

D.血浆中Na+和K+浓度变化对其分泌的调节无作用

E.其生理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同时促进K+的排出


正确答案:E
解析: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并不是束状带分泌,束状带分泌的是糖皮质激素),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保Na+排K+(E对)。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的作用下,或血钠降低、血钾升高时,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不受ACTH的调节,ACTH主要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

第7题:

以下关于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对水钠代谢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
  •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
  • C、醛固酮的作用保钠排钾
  • D、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改变
  • E、肾素分泌增加,可刺激醛固酮的分泌

正确答案:B

第8题:

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和()的调节。


参考答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钾、血钠浓度

第9题:

试述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正确答案:生理作用:
⑴促生长作用。生长激素促进骨、软骨、肌肉及其他组织细胞分裂增殖,促进蛋白质合成。
⑵促进代谢。生长激素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加强DNA、RNA的合成而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机体呈正氨平衡。
分泌的调节:
⑴下丘脑对生长激素的调节。生长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双重调控。生长激素释放激素经常性的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而生长抑素则抑制其分泌。
⑵反馈调节。生长激素对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腺垂体生长激素的分泌有负反馈调节作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对其自身释放也有负反馈调节作用。
⑶其他因素。除了上述的调控机制外,还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例如,低血糖、血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增多、运动、饥饿及应激刺激,均可引起生长激素分泌增多。

第10题:

抗利尿激素ADH的生理作用及分泌调节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生理作用:对尿量进行调节
分泌调节:
①体液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浓度的改变是调节ADH分泌最重要的因素。体液渗透压改变对ADH分泌的影响是通过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而实现的。
②血容量:当血容量减少时,对心肺感受器的刺激减弱,经迷走神经传入至下丘脑的信号减少,对ADH释放的抑制作用减弱或取消,故ADH释放增加;反之,当循环血量增加,回心血量增加时,可刺激心肺感受器,抑制ADH释放。
③其他因素:恶心、疼痛、应激刺激、AngⅡ、低血糖、某些药物(尼古丁、吗啡)、乙醇都可以改变ADH的分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