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题目

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的思想。


正确答案:
(1)生活教育的目标。陶行知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陶先生对生活教育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在《晓庄三岁敬告同志书》中谈道:“生活教育的目标,分析开来,在乡村小学里,应当包含五种: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可见,他提出儿童的生活教育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康健的生活即是康健的教育;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即是科学的教育;艺术的生活即是艺术的教育;改造社会的生活即是改造社会的教育。
(2)生活教育的内容。陶行知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生活中“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之宝库,都是活的书”。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就是一所“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的学校,“和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工夫”成了晓庄的重要课程。陶先生对此十分赞赏:“他头上顶着青天,脚上踏着大地,东南西北是他的围墙,大千世界是他的课堂,万物变化是他的教科书,太阳月亮照耀他的工作,一切人,老的、壮的、少的、幼的、男的、女的都是他的先生,也都是他的学生。”这种把课程融入生活、把生活引进课程的教育理念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还能够极大地调动儿童的主动积极性。
(3)生活教育的方法。陶行知创造性地提出了“做中学、做中教”(即“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做中学、做中教”说明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儿童的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所以,他极其重视实践,并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并改自己“知行”之名为“行知”。在教育方法论上,他特别重视儿童对知识的探索与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第2题: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答案:
解析: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曾赴美留学,师从杜威,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进步教育运动的影响,回国后针对中国的现实,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1)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和杜威教育思想直接影响。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实际上,生活教育理论就包含三个意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①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第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的矛盾和斗争中向前、向上。第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其方法和内容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第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都由生活决定。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具体化。第一,指“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场所。第二,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社会即学校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蕴含了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③教学做合一是生活,也就是教育法。第一,要求“在劳力上劳心”。这是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这一弊端而提出。第二,“行是知之始”。行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以创造完成。第三,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第四,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结合。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归纳起来是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教育。(2)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这种教育要培养的是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自觉追求真理、喜欢探索的人。生活教育提醒我们将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其次,生活教育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做”为中介,达到教与学合一,师与生合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活动的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生活教育论还提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教科书不应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把握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最后,生活教育论还启发我们,教学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活动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是特定时代提出来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发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是以上诸点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局面,重温生活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第3题:

陶行知提出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活教育”理论。


正确答案:×
答:错误。
这是陈鹤琴的教育主张。

第4题: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其基本主张有()。

  • A、生活即教育
  • B、社会即学校
  • C、教学做合一
  • D、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请简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


答案:
解析: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确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教育的目的观
“生活教育”可定义为:“生活的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
(2)生活教育的内容观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他说:“我们想要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
(3)生活教育的方法论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他认为,行(做)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创造的基础。

第6题:

分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为: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从生活横向展开看,过什么样的生活便是在受什么样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看,生活伴随人始终,教育也伴随人始终。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都是为生活所决定。而教育通过改造人发挥其改造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功能。“生活教育”反对的是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其内涵为:①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以社会为学校。一方面,传统教育与社会隔绝,是“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学校即社会”虽使社会生活进入学校,但仍嫌不够。不如拆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让学校延伸到社会与自然。另一方面,劳动人民难以进入学校课程,社会就是“大众唯一的学校”。②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一方面运用社会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运用学校的力量使社会进步。“学校即社会”反对的是将学校与社会生活隔绝的教育。
(3)“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其内涵为:①“在劳力上劳心”,破除传统教育下劳心与劳力的分离现象,教劳心者劳力——读书的人做工,教劳力者劳心——做工的人读书,使人人都“手脑双挥”。②“行是知之始”,破除只从读书、听讲求知识的教育,从做入手求知识、求创造。③有教先学,有学有教。④反对注入式教学,教服从于学,教、学又服从于做。“教学做合一”反对的是不顾学的教,不顾做的教、学。生活教育理论是对学校与社会隔绝、书本与生活脱节、劳心与劳力分离的传统教育的反动,提倡的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和创造的教育。
陶行知根据杜威的教育思想,结合中国当时国情,发展了一套适合中国的教育理论,这对于我们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者建设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我们应立足于本国国情,提倡教育本土化,合理借鉴外国教育成果,发展我国教育。

第7题: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浅谈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理想关系。


答案:
解析:
(1)理论。①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a.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主张人们积极投入生活中,在生活的斗争中向前、向上。b.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而调整。c.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等都由生活决定,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②社会即学校。a.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因为到处是生活,所以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教育的大场所。b.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③教学做合一。a.要求在劳力上劳心。针对传统教育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割裂的情况:b.“行是知之始”,所以教育必须从行动开始,以创造完成。c.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教人者先教自己,学到知识就去教别人。d.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即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2)关系。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的理想关系应该是使学校教育成为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教育。①重建教育观。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材观上要改变以往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逐渐贴近学生生活,使经验性课程向体验性课程过渡;教师观上,教师要与学生共享共创,共同成长;学生观上,要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特性、发展性、主体性的人;时空观上,要认识到学生成长的时空应该是充满生活气息、丰富多彩的周围世界。②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首先,要解放儿童,让孩子能说、能笑、能想、能动,当然这种解放是在一定的纪律的约束之下的解放;其次,要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引导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最后,要让课堂融人生活,教师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途径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③学校重心的转移。首先,在实践重心上要转变。要让学生从受管制的生活转向自主的、创造性的生活;要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要重建校园文化。其次,培养目标要转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第8题:

陈鹤琴的“活教育”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并不是出自同样的理论体系。()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理论体系,其基本主张有()。

  • A、“生活即教育”
  • B、“社会即学校”
  • C、“教学做合一”
  • D、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对( )教育思想的改造与发展。


正确答案: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