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伯格认为,决定儿童品德发展水平的是()

题目

柯尔伯格认为,决定儿童品德发展水平的是()

  • A、思维发展水平
  • B、人格发展水平
  • C、情感发展水平
  • D、自我发展水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不是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原则水平


答案:D
解析: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两者作为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需要考生掌握。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通过对两难故事法的回答研究,提出了道德判断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本题考查的发展水平主要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是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分为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分为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的法律和权威的约束,而是力图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范,分为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因此D项排除。

第2题:

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班杜拉

答案:A
解析: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第3题:

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__________发展水平进行研究。


正确答案:
道德判断

第4题:

柯尔伯格对儿童的品德发展水平进行了划分,提出了品德发展的()

  • A、三水平六阶段学说
  • B、四阶段说
  • C、六水平三阶段学说
  • D、六阶段说

正确答案:A

第5题:

柯尔伯格认为儿童的品德发展水平与其()发展水平直接相联系。

  • A、想像
  • B、情感
  • C、思维
  • D、意志

正确答案:C

第6题: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品德发展水平与其(  )直接相联系,具有阶段性

A.自尊水平
B.思维发展水平
C.自我意识发展水平
D.社会认知水平

答案:D
解析: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样,都重视认知发展对道德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出一套学习的等级制,分为诸层次或阶段。但科尔伯格不仅将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的理论延伸到了道德发展领域,而且超越了皮亚杰将道德发展划分为他治和自治的简单论述,划分了6个阶段,更强调社会认知对道德发展的作用。

第7题:

试述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理论。


正确答案: 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在前习俗水平中,儿童基本上按行动的结构判断是非。
(阶段1)儿童对是否的定义,是说一个人为了避免惩罚,应该服从规则。
(阶段2)儿童发展了简单的交互的道义。
在习俗道德水平,重点在社会需要方面,价值观放在个人兴趣之上。
(阶段3)儿童通过“做好人”而寻求认可。
(阶段4)社会观点取得了优点地位。
在后习俗或原则性水平,人们的道德判断是根据考虑过和接受了的原则。
(阶段5)儿童认识到社会契约或功用和个人权利。
(阶段6)遵守自我选择的伦理原则。

第8题:

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的是( )

A.皮亚杰

B.艾利克森

C.罗杰斯

D.柯尔伯格


正确答案:D

第9题:

柯尔伯格认为,品德发展的良心或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属于()水平。

  • A、前世俗
  • B、后世俗
  • C、世俗
  • D、半世俗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柯尔伯格关于儿童品德发展的研究主要运用的方法是()。

  • A、对偶道德故事法
  • B、道德两难故事法
  • C、传统叙事法
  • D、道德叙事法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