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5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泼尼松治疗1年后,

题目

女性,5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加1×109/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 该疾病发病的最主要机制是()

  • A、凝血功能异常
  • B、血小板功能异常
  • C、自身免疫引起
  • D、脾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女性,4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规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20×10/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治疗。 该疾病发病最可能的重要原因是( )

  • A、凝血功能异常
  • B、血小板功能异常
  • C、免疫因素导致自身抗体产生
  • D、脾脏增大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 E、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正确答案:C

第2题:

女性,4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规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20×10/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治疗。 应进一步选择的治疗方法是( )

  • A、泼尼松加量
  • B、脾切除
  • C、服用叶酸
  • D、预防性输血小板
  • E、骨髓移植

正确答案:B

第3题:

患者,女,4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规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20×109/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治疗。

应进一步选择的治疗方法是

A.泼尼松加量

B.脾切除

C.服用叶酸

D.预防性输血小板

E.骨髓移植


正确答案:B
对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的患者可考虑行脾切除。

第4题: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经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20×109/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 如果将治疗前患者血浆输给正常人,受者血小板将会()

  • A、功能减低
  • B、数量减少
  • C、数量增多
  • D、数量不变
  • E、功能增强

正确答案:B

第5题:

女性,5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加1×109/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 关于该患者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am’s试验阳性
  • B、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 C、血块回缩能力降低
  • D、血小板寿命正常
  • E、骨髓增生低下

正确答案:C

第6题:

女性,4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规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20×10/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治疗。 关于该患者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Ham试验阳性
  • B、骨髓巨核细胞减少
  • C、血块收缩正常
  • D、血小板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 E、骨髓增生低下

正确答案:D

第7题:

女性,4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规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20×10/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治疗。 如果将治疗前该患者血小板输给正常人,受者血小板将会( )

  • A、功能减低
  • B、数量明显减少
  • C、数量增多
  • D、数量不变
  • E、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B

第8题:

女性,5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40×109/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 该疾病发病的最主要机制是()

  • A、凝血功能异常
  • B、血小板功能异常
  • C、自身免疫引起
  • D、脾脏

正确答案:C

第9题:

女性,55岁,诊断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加1×109/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 应进一步选择的治疗方法是()

  • A、泼尼松加量
  • B、脾切除
  • C、服用叶酸
  • D、预防性输血小板
  • E、骨髓移植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经泼尼松治疗1年后,血小板20×109/L,但仍在维持服用泼尼松30mg/d。 该疾病发病的最主要机理是()

  • A、凝血功能异常
  • B、血小板功能异常
  • C、自身免疫引起
  • D、脾增大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 E、造血功能低下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