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

题目

试述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其调节机制?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活动,其深度和频率随着机体代谢水平而改变。运动时为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呼吸必须加深加快,这都是通过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实现的。
2.运动时呼吸变化的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运动前的通气量增大是条件反射性的。运动开始后通气量的骤升,是由于大脑皮质在发出冲动使肌肉收缩的同时,也发出冲动到达脑干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强。同时,呼吸器官和运动器官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呼吸的加快加强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后,呼吸缓慢的增加是由于动脉中温度和化学环境变化所致。当运动继续时,肌肉中代谢增强,产生更多热量、二氧化碳和氢离子,这些因素一方面增加肌肉对氧气的利用,另一方面加大了动静脉氧差。更多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提高了血中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的浓度,使化学感受器兴奋,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强。运动过程中,甲状腺素分泌量增多对呼吸运动具有刺激作用,肺牵张反射也积极参与调节,心输出量的增加也可导致呼吸加快加强。
3.当运动停止时,皮层和其他向呼吸中枢发放的冲动停止,通气量急剧下降。运动后通气量下降的慢速减少期是依靠酸碱平衡、二氧化碳分压和血液温度来调整的。总之,运动中肺通气的快速增长和减少期是神经调节的结果,而慢速增长和减少期则是体液和温度调节的结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低氧对呼吸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 轻度缺氧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途径兴奋呼吸中枢实现的。
严重缺氧时,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超过了外周化学感受器途径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可使呼吸运
动减弱甚至停止。

第2题:

试述支气管异物不完全阻塞的病理变化及其机制。


正确答案: 不完全性阻塞发生于异物较小局部粘膜肿胀较轻时。此时,支气管腔虽然变窄,但由于吸气时支气管腔扩张,空气仍可吸入而呼气时气管腔缩小,空气排除受阻。远端肺叶出现阻塞性肺气肿。

第3题:

当平衡变化时,人体通过哪几种运动模式来应变:()

A.踝调节机制

B.躯体调节机制

C.跨步调节机制

D.头部调节机制

E.髋调节机制


参考答案:ABCE

第4题:

试述缺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机制。


正确答案:①轻度缺O2呼吸运动加强;
②重度缺O2呼吸运动减弱;
③缺O2直接抑制中枢而使呼吸减弱,缺O2又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对抗低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抑制间接兴奋呼吸;
④严重低O2时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冲动不足对抗低O2对中枢的抑制而使呼吸减弱;
⑤切断外周化学感受器传入神经或破坏外周化学感受器,缺O2的呼吸刺激作用消除,表明缺O2的呼吸兴奋作用通过外因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第5题:

试述体温下降期的体温变化及其机制。


正确答案:此期机体的体温开始下降。机体经历了高温持续期后,由于激活物、EP及发热介质的消除,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返回到正常水平。由于血液温度高于调定点的阈值,故热敏神经元的放电增强,使散热增加,患者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由于冷敏神经元活动受抑制而使产热减少,体温开始下降,逐渐恢复到正常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

第6题:

当平衡变化时,人体通过哪几种运动模式来应变()

  • A、踝调节机制
  • B、躯体调节机制
  • C、跨步调节机制
  • D、头部调节机制
  • E、髋调节机制

正确答案:A,B,C,E

第7题:

试述休克中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及其机制。


正确答案: 休克中期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前阻力血管松弛,后阻力大于前阻力,微循环出现灌多于流,血液淤滞于真毛细血管网,甚至出现“泥化”淤滞,使回心血量及组织有效灌流量锐减。该期微循环障碍的机制是:
①乳酸增多:微循环血管持续痉挛、缺血缺氧使局部乳酸堆积造成酸中毒,导致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
②局部扩血管代谢产物增多:如组胺、腺苷和激肽等增多,引起血管扩张;
③肠源性细菌或内毒素入血刺激炎症细胞产生扩血管物质;
④血液流变学改变:使血液浓缩,血黏度增加,血细胞聚集、黏附、贴壁等。

第8题:

试述正常呼吸运动的调节功能。


正确答案:呼吸是由呼吸中枢进行调节。呼吸中枢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它们分布于脊髓、延髓、脑桥、间脑、大脑皮质等神经。各部位调节作用不同,延髓和脑桥产生基本正常的节律性呼吸,大脑皮质可随意控制呼吸,如屏气、加快呼吸。

第9题:

试述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正确答案: 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特别是O2分压下降、CO2分压增高、酸度增加以及某些药物可刺激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活动加强,调节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
外周化学感受器包括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中枢化学感受位于延髓。
①CO2是促进呼吸的生理性刺激,是调节呼吸运动的最重要体液因素。对呼吸的刺激作用通过两条途径实现:刺激中枢感受器和刺激外周感受器,主要的是刺激中枢感受器。CO2对外周化学感受的作用,仅在CO2含量增加较多时才表现出来。
②缺O2对呼吸的影响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缺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外周化学感受器能够随缺O2的程度发放更多的冲动,推动并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活动。缺O2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引起的呼吸反射是机体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
③H+是外周化学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物。H+可以直接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而加强呼吸。

第10题:

试述反常呼吸及其病理生理变化。


正确答案:反常呼吸及其病理生理变化: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后,局部胸壁尤其前侧因失去肋骨的支撑而软化。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而不随同其余胸廓向外扩展;呼气时则相反,软化区向外鼓出,称为反常呼吸,又称连枷胸。如果软化区范围较广泛,在呼吸时由于两侧胸膜腔内压力不平衡,使纵隔左右摆动,引起体内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并影响静脉血液回流,严重的可发生呼吸、循环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