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雌激素的正反馈效应?其意义如何?

题目

何谓雌激素的正反馈效应?其意义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雌孕激素对下丘脑及腺垂体的反馈,正确的是()

  • A、雌激素--负反馈,孕激素--正反馈
  • B、雌激素--正反馈,孕激素--负反馈
  • C、雌激素--负反馈,孕激素--负反馈
  • D、雌激素--正、负反馈,孕激素--负反馈
  • E、雌激素--正、负反馈,孕激素--正反馈

正确答案:D

第2题:

何谓应力遮挡效应?在骨折治疗中有何意义?


正确答案:应力遮挡效应是:当二个或二个以上不同弹性模量的成分组成一个机械系统时,较高弹性模量的成分会承担较多的负荷,保护较低弹性模量的成份,此现象即谓应力遮挡效应。

第3题:

何谓邪盛正虚衰,其临床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邪盛正虚,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邪气亢盛,正气虚弱,机体抗邪无力,病势迅速恶化的病理过程。由于正不敌邪,则病变可呈现由表入里、由阳入阴、由浅而深、由轻而重的转变和发展,可引起五脏虚亏,元气衰败,病势向恶化或危重发展,若抢救不及可最终导致死亡。

第4题:

何谓Bohr效应?说明其发生的机理及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1)Bohr效应:血液pH对Hb与O2亲和力的影响称为Bohr效应。
(2)Bohr效应的发生机制与pH改变引起Hb构象改变有关。即当H+浓度增加或PCO2增加时,可促进Hb的a链氨基端缬氨酸的氨基和a链122、β链146组氨酸残基的异咪唑基与H+结合,使其带正电荷,从而促进盐键的形成,使Hb变成T型(紧密型)结构,导致Hb对O2的亲和力降低。反之,盐键断裂,Hb变成R型(松弛型),增大了Hb对O2的亲和力。
(3)Bohr效应具有重要生理意义:当血液流经肺部时,CO2从血液向肺泡扩散,血液PCO2下降,[H+]也降低,均使Hb对O2的亲和力增加,氧离曲线左移,在任一PO2下Hb氧饱和度增加,血液运氧量加大;当血液流经组织时,CO2从组织进入血液,血液PCO2和[H+]升高,Hb对O2亲和力降低,曲线右移,促进HbO2解离向组织释放更多的O2

第5题:

何谓假小叶?其临床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 肝硬化时正常的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原来的肝小叶分隔,包绕成为大小不等、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假小叶不同于正常肝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素排列紊乱,小叶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出现两个以上的中央静脉.有时还可见被包绕进来的汇管区。

第6题:

何谓病毒的干扰?干扰的意义如何?


正确答案: 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常发生一种病毒增殖,而另一病毒被抑制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病毒干扰现象能够阻止、中断发病,使病毒感染中止而使宿主康复,另一方面,在使用病毒疫苗时应防止干扰,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第7题:

何谓脑梗死的远隔效应?机制如何?


正确答案:脑梗死时除梗死区出现缺血性循环障碍和继发性代谢障碍以外,另有些远离病灶的部位或邻近梗死区的脑组织即便结构正常,也可常出现循环代谢低下表现,这种现象一般称作远隔效应。
有关远隔效应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人认为这种远隔效应的机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局灶性损害,对与之有通路联系的远隔部位丧失其兴奋刺激,并可使该部位出现神经机能障碍的表现,如局部脑血流量改变。

第8题:

何谓吹火柴试验?其临床指导意义如何?


答案:吹火柴试验是指用点燃的纸型火柴举于距病人口部15cm处,让病人吹灭之,它是一种简易的床旁测试病人肺功能的方法,如不能被吹灭,可以估计病人的FEV1.0/FVC%<60%,第1秒用力肺活量<1.6L,最大通气量<50L。

第9题:

何谓正反馈?


正确答案: 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同,促进和加强控制信息与输出变量引起的效应,不能维持稳态,称为正反馈。例如动作电位的产生、血液凝固的形成、排尿反射、分娩以及女性生殖周期中的黄体生成素释放等都属于正反馈,这些过程一旦发动起来,就逐步增强、加强,直至完成。由于是单向不可逆的反应,故不能维持稳态。正反馈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只是数量不多见。

第10题:

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其各自生理意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①负反馈: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生理意义:通过反馈调节可使系统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稳态。
②正反馈: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增强,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生理意义:与负反馈相反,正反馈不可能维持系统的稳态和平衡,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使机体的某项生理功能不断增强,得以迅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