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胆囊的位置、分部和功能。

题目

试述胆囊的位置、分部和功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胰岛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正确答案:胰岛分布于胰腺腺泡之间,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细胞团。胰岛的腺细胞排列成团成索,其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腺细胞将激素释放入血。腺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和缝隙连接。人胰岛主要有A、B、D、PP四种细胞,某些动物的胰岛内还有D细胞、C细胞等。A细胞体积大,多分布在胰岛的周边,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升高。B细胞体积小,数量最多,分布于胰岛中央,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若缺乏胰岛素,则引起糖尿病。D细胞分布于A、B细胞之间,数量最少,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调节A、B细胞的分泌活动。PP细胞数量也很少,除分布于

第2题:

试述胸腺的位置和功能。


正确答案: 胸腺大部分位于上纵隔,小部分伸入前纵隔。胸腺有明显的年龄变化,其相对体积在初生儿时为最大,随年龄增长而继续发育,至青春期为25~40克,随后逐渐退化,胸腺组织中多被脂肪组织取代。
胸腺属中枢淋巴器官并兼有内分泌功能。骨髓产生的淋巴干细胞不具有免疫功能,这些细胞经血液循环入胸腺,在胸腺内淋巴干细胞经过培育,增殖,转化成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然后再经血液循环入淋巴结和脾,在这些器官增殖并参与集体的免疫反应。此外,胸腺可分泌胸腺素和促胸腺生成素等具有激素作用的活性物质。

第3题:

试述食管的分部、狭窄的位置及距切牙的距离?


参考答案:食管分颈部、胸部、腹部;第一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切牙15CM,第二狭窄位于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距切牙25CM,第三狭窄位于食管穿膈肌处即(食管裂孔处),距切牙40CM。

第4题:

试述食管的分部、三处狭窄的位置及其与中切牙的位置的距离


正确答案: 根据食管行程及所在部位,可将食管分为三部分,即颈、胸部、腹部。食管全长有三处狭窄:第一是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15厘米;二是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厘米;第三是食管穿膈处,距中切牙40厘米。

第5题:

试述脾的位置、结构特点和功能。


正确答案: 脾位于左季肋区,恰与第9~11肋相对,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情况下,在肋弓下缘不能触及。活体的脾为暗红色,质软而脆,受暴力打击时易破裂出血。脾的前上缘一般有1~3个切迹,脾肿大时可作为触诊脾的标志。
脾是体内重要的淋巴器官之一,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胚胎时期,脾可产生各种血细胞,生后在正常情况下能产生淋巴细胞。脾尚能贮存血液。

第6题:

试述咽的形态、位置、分部及交通。


正确答案: ①形态:咽是消化管上端膨大的部分,为一个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型肌性管道,前壁不完整。②位置:咽上起自颅底,下至第6颈椎体下缘续食管,后壁位于上6个颈椎的前方,前壁通鼻腔、口腔、喉腔。③分部:咽可分三部,自上而下为鼻咽、口腔和喉咽。④咽的交通是:鼻咽向前借鼻后孔与鼻腔相通,还借咽鼓管咽口通中耳;口咽向前借咽峡通口腔;喉咽向前借喉口腔喉腔;向下直接与食管相续,咽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

第7题:

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从各部通过的主要纤维束。


正确答案: 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在水平切面上,两侧的内囊呈尖向内侧的“>”、“<”形,分为3部;内囊前脚(额部)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主要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通过;前、后脚连接处称内囊膝,主要有皮质核束(又称皮质脑干束)通过;内囊后脚主要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通过。

第8题:

试述内囊的位置、分部及通过的结构。


参考答案: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宽厚白质板,在大脑水平和冠状切面上,左右略呈“><”状。通常将其分为3部分,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前肢,主要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通过。位于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部分,称内囊后肢,主要有皮质脊髓束、丘脑中央辐射、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视辐射和听辐射通过。前、后肢之间的结合部,称内囊膝,主要有皮质核束通过。

第9题:

试述男性尿道的分部、结构特点及功能。


正确答案: 男性尿道全长可分为3部分:尿道前列腺部、尿道膜部、尿道海绵体部。有3个狭窄: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有3个扩大:前列腺部、尿道球部、舟状窝部。有2个弯曲:耻骨前弯、耻骨下弯。男性尿道具有双重功能:排尿、排精。

第10题:

试述胃的位置和分部。


正确答案:胃在中等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贲门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幽门在第1腰椎体右侧。
胃可分为4部:
①贲门部,是位于贲门周围的部分;
②胃底,是贲门平面向左上方凸出的部分;
③胃体是胃的中间部;
④幽门部为胃体下界与幽门之间的部分,此部又可分为左侧份较扩大的幽门窦和右侧份呈管状的幽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