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组织传播及其功能。

题目

试述组织传播及其功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组织传播指的是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
组织传播的总体功能,就是通过信息传递将组织的各部分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以保障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组织传播的功能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内部协调。组织中的各部门、各岗位都有一定的信息渠道相联接,每个部门和岗位同时也都执行着一定的信息处理职能,是组织传播的一个环节。这些环节通过信息的传达和反馈相互衔接,使各部门和岗位成为既各司其责,又在统一目标下下同作业的整体。
⑵指挥管理。组织目标和组织任务的实施需要进行指挥管理。在一个组织中,从具体任务指令的下达、实施、监督、检查、总结,到组织活动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日常管理,都体现为一定的信息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信息互动的机制下进行的。
⑶决策应变。组织是一个永远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的有机体,它不断面临组织内部和外部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就是决策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建立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判断的基础之上的。
⑷形成共识。一个组织要保持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围绕一系列重要问题如组织目标和宗旨、组织规则、组织方针和政策等等,在组织成员中形成普遍的共识。共识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组织内的传播互动过程,必然伴随着围绕特定问题的信息传动、说明、解释、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传播活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政府组织伦理及其构成?


正确答案: 政府组织伦理是政府组织及其成员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
(1)公共伦理意识:是公共组织及其成员在公共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价值观念。
主要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它是完全由内化的伦理境界,形成主体的行为准则,价值观,人生观,不需要他人,舆论,外力监督情况下自主自觉做出的一种抉择。
(2)实践伦理:是通过政策或制度表现出来的对社会公众的行为规范或要求。
它包括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的维护公共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也包括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
(3)角色伦理:是管理者个人所担任的管理角色应有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
实质上是管理者责任和义务的表现。实现角色伦理必须具备两方面的基础:一是指导角色行为的公共伦理良心,二是实现角色功能的能力。

第2题:

试述骨组织的细胞类型及其结构和功能。


正确答案: 骨组织的细胞类型、形态结构和其功能如下:
骨组织的细胞类型包括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其中以骨细胞最多,位于骨质内,其它的细胞均位于骨质边缘。
骨祖细胞:是骨组织的干细胞,位于骨膜内。细胞较小,呈梭形,胞质少,核椭圆形或细长形。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
成骨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分布在骨组织的表面。胞核圆形,胞质嗜碱性,电镜下,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丰富,具有分泌骨质有机成分(类骨质)的功能。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后,自身被包埋于其内,转变为骨细胞。此外成骨细胞还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促进骨组织的钙化。
骨细胞:呈扁椭圆形,多突起,相邻骨细胞突起借缝隙连接相连。细胞胞体位据骨陷窝,突起位据骨小管,相邻骨陷窝借骨小管彼此相沟通。骨细胞具有一定的溶骨和成骨作用,参与调节钙、磷平衡。
破骨细胞:数量少,散在分布于骨组织边缘,是一种多核巨细胞,由若干单核细胞融合而成。胞质嗜酸性,细胞器丰富,以线粒体和溶酶体居多。破骨细胞紧贴骨质的一侧有皱褶缘。破骨细胞具有很强的溶骨和吸收能力。在骨组织内,破骨和成骨相辅相成,参与骨的生长和改建。

第3题:

试述骨的构造及其功能。


参考答案:骨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还含有血管、神经等。(1)骨膜包括骨外膜和骨内膜。骨外膜包裹骨质的外表面,骨内膜内衬于骨髓腔的内表面。骨外膜分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富有胶原纤维和血管、神经,对骨膜起固定、营养和保护作用。内层为成骨层,参与骨的生长、再生和修补。(2)骨质是骨的主要组成部分,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致密而坚硬。骨松质呈海绵状,由互相交错的骨小梁构成,骨松质小梁的排列方向与受力的作用方向一致。骨密质和骨松质的这种配合,使骨既坚固又轻便。(3)骨髓位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胎儿及幼龄动物全是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随动物年龄的增长,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渐被黄骨髓所代替。

第4题:

试述电视媒体的功能属性、传播优势及其对受众的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 电视媒体的功能特性(媒介特性):诉诸直观感觉;提供大众娱乐;参与政治生活;发挥经济作用;创造视听文化。
电视传播相对于报纸和广播,其主要优势有:表现力强,最具现场感;纪实性强,带来真实感;交流性强,激发参与感。迄今为止,电视是所有大众传播媒介中最具有人际交流色彩的媒介。

第5题:

简述政策议程及其建立条件。


正确答案:在发现公共政策问题后,政策主体选择某个或某几个政策间题作为急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这一选择的过程就是建立公共政策议程。
条件:大众传播媒介对政策问题强烈反应;政策问题已经在相当范围内成为共识;受政策问题影响的利益群体产生诉求;政治精英和专家学者产生预测性发动。

第6题:

简述社会传播的五种形态。


正确答案: 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这五种不同的类型实际上也是五种不同的传播系统。
⑴人内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人内传播具有典型的系统性,这主要表现在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它既有接收装置(感官系统),又有传递装置(神经系统);既有处理装置(记忆、思维系统),又有输出装置(语言、动作、表情等)。人内传播正是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组成部分所构成,执行个人信息处理功能的有机整体。
⑵人际传播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通过信息的授受,保持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⑶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这些个体系统的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群体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人实现社会化,不仅如此,在社会化过程基本完成之后,它依然对个人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发挥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⑷组织传播是一种综合的信息管理系统。与自然发生的群体相比,组织是一个结构秩序更为严密的社会集合体。组织的特点是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其结构和分工都是为有效的实现这一目标而设置的,因此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执行特定功能的系统。
⑸大众传播是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信息系统。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a.大众传播是专业传播机构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b.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
c.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d.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传播活动;
f.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如读者来信或是听众热线电话等),但这种反馈是迟延的,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大众传播既是社会互动系统,也是及其重要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系统。
由大众传播的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大众传播既是社会互动系统,也是极其重要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系统。

第7题:

试述公共政策的本质。 


正确答案:(1)公共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表示着阶级力量的变化
(2)公共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公共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政策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社会利益的分配

第8题:

试述传播的功能失调(功能障碍)原因及其主要表现。
传播的功能失调是指不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的结果,某种活动的后果并非都对其所在的社会体系或与之有关的群体、个人有积极意义,这种不利的后果就是功能失调。大众传播媒介既可以造福社会,也可以为祸社会,大众传媒之所以出现功能失调,就是因为某些功能被社会集团或个人所适用,强化到不恰当的地步,或是超过了社会的承受力,使社会稳定和发展受到威胁。
其主要表现有:
一、环境监测的功能失调;
二、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
三、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
四、娱乐的功能失调。

第9题:

试述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及其传播方式?


正确答案:莫氏立克次体是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其自然宿主是家鼠,主要由鼠蚤或鼠虱在鼠群中传播,少数鼠死亡后鼠蚤离开鼠体转向人,使人受感染,若此时人体有虱寄生,可通过人虱为媒介,继发在人群中传播。
恙虫病立克次体又称东方立克次体。是恙虫热的病原体,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于啮齿类动物,野鼠和鼠为主传染源,兔类和鸟类也能为传染源,其寄生在恙螨体内,通过恙螨幼虫吸人或动物的血而传染给人。

第10题:

试述苗族传统社会组织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正确答案: 在民族内部,农村公社的社会形态长期存在,并发展出几种主要的社会组织,其一是宗族,其二是鼓社,其三是议榔。
宗族是由禁止内婚的同一男性祖先的若干代子孙及其所建立的父系小家庭所组成。苗族的宗族大多以七代或九代为限,只有在重大活动中需要互相支援时才向外扩展。同一宗族一般是聚族而居,一个村寨往往有数个宗族杂居,形成兼有血缘和地缘件质的村社住居单位。在宗族内部,讲究辈分和长幼之序;每个宗族都有一名由众人推选出来的头人,负责主持宗族内部的重大活动,但没有报酬;宗族事务由成年男性成员以大会的形式商议决定;凡宗族成员,有互助的义务。宗族是每一个成员及其家庭的最重要的社会依托。
“鼓社”苗族古代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父系世群,也是外婚单位,一般由同宗的一个村落或几个村落组成。苗族的木鼓象征祖先神位,一个木鼓代表一个社,即为一个血缘家庭组织,同鼓社即同宗共祖。鼓社分为“黑社”和“白社”两种。鼓社一般都有被众人推选出来的鼓头一名,此外还有分管祭祀、宾仪、钱粮等各类专人,共称为“鼓社九鼓头”。鼓头的任期久暂不等。鼓头选出后,即管理全“鼓社”的事务,如主持祀祖祭坟,负责社会道德、治安保卫和生产生活秩序的维持等。各鼓社均有自己的民主议事制度,即全体成年男性大会,鼓社事务一般交由大会商议决定。
议榔”是一种地缘纽带型的社会组织。在苗族社会中,它是议定法律的会议制度。“榔”、“款”有大小榔头、款首,管行政事务:有称作“硬手”和“名虎汉”(虎士)的军事首领;有“巫师”(即祭司)作宗教领袖,有“行头”、“理老”主持司法,排解纠纷,裁判罪犯。榔头、款首和军事领袖等一般由选举产生,“理老”、“行头”、祭司一般是自然形成,不需选举。由全体男性家长组成的议榔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其任务主要是讨论榔款内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制定规约和选举各种执事首领。议榔制度常借助一些宗教手段或形式以强化其权威,本质上是一种原始民主制度,比较合情合理,易于为群众所接受,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对维护治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净化民情、保持敦厚的民族风俗曾发挥过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