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丙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00万元,

题目

201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丙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00万元,拟全部用于生产1万件丁产品。将该批材料加工成丁产品尚需投入的成本总额为40万元。2017年12月31日该批材料的不含税市场销售价格为80万元。由于丙材料市场价格持续下降,丁产品每件不含增值税的市场价格由原160元下降为150元。估计销售该批丁产品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合计为2万元。该批材料至2017年年初未计提过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17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批丙材料的账面价值应为()万元。

  • A、68
  • B、70
  • C、80
  • D、10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09年年末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 000万元和 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万元和100万元。库存乙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 1 1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成品还需发生除乙原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55万元。丙产成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丁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 350万元,预计销售丁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 2009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235

B.250

C.303

D.323


正确答案:C
解析:有合同部分的乙材料可变现净值=900-300×80%-55×80%=616(万元)
  有合同部分的材料成本=1 000×80%=800(万元)
  计提跌价准备=800-616=184(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乙材料可变现净值=1100×20%-300×20%-55×20%=149(万元)
  无合同部分的材料成本=1 000×20%=200(万元)
  计提跌价准备=200-149=51(万元)
  乙材料应计提的跌价准备合计数=184+51=235(万元)
  丁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50-18=332(万元),丁产品本期应计提跌价准备=500-332-100=68(万元)。
  甲公司2009年12月31 H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35+68=303(万元)。

第2题: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8年年末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 000万元和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万元和100万元。库存乙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 1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成品还需发生除乙原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55万元。丙产成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丁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350万元,预计销售丁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8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23

B.250

C.303

D.323


正确答案:C
解析:①有合同的丙产品可变现净值:900-55×80%=856(万元);有合同的丙产品的成本:(1 000+300)×80%=1 040(万元);因有合同的丙产品发生减值,所以其中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900-(300+55)×80%=616(万元),成本:1 000×80%=800(万元),所以计提的准备=800-616=184(万元);②无合同的丙产品可变现净值:1 100×20%-55×20%=209(万元);无合同的丙产品成本: (1000+300)×20%=260(万元),因无合同的丙产品发生减值,所以其中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 100×20%-(300+55)×20%=149(万元),成本:1 000×20%=200(万元),所以计提的准备=200-149=51(万元)。因此乙材料计提的准备=184+51=235(万元)。又丁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50-18=332(万元),丁产品本期应计提跌价准备=500-332-100=68(万元);所以甲公司20×8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35+68=303(万元)。

第3题: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03年年末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万元和100万元。库存乙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1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成品还需发生除乙原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55万元。丙产成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丁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350万元,预计销售丁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03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23

B.250

C.303

D.323


正确答案:C
解析:乙材料可变现净值=(900+1100×20%)-300-55=765万元,乙材料应计提减值准备235万元(1000-765);丁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50-18=332万元,丁产品本期应计提跌价准备=500-332-100=68万元;甲公司2003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235+68=303万元。

第4题:

(2016年)甲公司2015年年末库存乙材料的账面余额为1 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账面价值为1 400万元,库存乙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 65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品还需发生除乙材料以外的加工成本为45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82.5万元。丙产品销售数量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1 350万元。则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乙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 )万元。

  A.354.5
  B.375.5
  C.275.5
  D.252.5

答案:D
解析:
有销售合同部分:
  2015年末乙材料的账面余额=1 500×80%=1 20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1 500-1 400)×80%=80(万元);
  2015年末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 350-(450+82.5)×80%=924(万元)
  故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 200-924)-80=196(万元)
  无销售合同部分:
  2015年末乙材料的账面余额=1 500×20%=300(万元),已提存货跌价准备(1 500-1 400)×20%=20(万元);
  2015年末乙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 650-450-82.5)×20%=223.5(万元)
  故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0-223.5)-20=56.5(万元)
  所以,2015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乙材料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196+56.5=252.5(万元)。

第5题:

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甲材料的成本,2017年2月1日,结存甲材料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110元;2月1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库存甲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元。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D
解析:
剩余的原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剩余的甲原材料都是2月10日购入的,所以月末原材料的实际成本100×110=11 000(元)

第6题:

丙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年末库存A原材料账面余额为8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A原材料计提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为10万元。A原材料全部用于生产甲产品,预计甲产品的售价总额为1 245万元,预计销售税费总额为60万元。为生产甲产品,还需发生除A原材料以外的成本40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丙公司2004年年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A
解析:甲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 245-60=1 185(万元);甲产品成本=800+400=1 200(万元),即甲产品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A原材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A原材料可变现净值= 1 245-400-60=785(万元),A原材料成本为800万元,应补提存货跌价准备=(800-785)-10=5(万元)。

第7题:

甲公司库存原材料100件,每件材料的成本为100万元,所存材料均用于产品生产,每件材料经追加成本20万元后加工成一件完工品。其中合同订货 60件,每件完工品的合同价为180万元,单件完工品的市场售价为每件140万元,预计每件完工品的销售税费为30万元,该批库存材料已提存货跌价准备为 100万元,则期末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万元。

A.200

B.300

C.100

D.0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合同订货部分的可变现净值=60×180-60×20-60×30=7800万元,相比其账面余额6000万元,未发生贬值,对其增值不予确认;②非合同部分的可变现净值=40×140-40×20-40×30=3600万元,相比其账面余额 4000万元,发生贬值400万元,期末应提足准备为400万元,由于已提减值准备为100万元,所以期末应补提减值准备300万元。

第8题:

甲公司系上市公司,2003年年末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的账面余额分别为1000万元和500万元;年末计提跌价准备前库存乙原材料、丁产成品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账面余额分别为0万元和100万元。库存乙原材料将全部用于生产丙产品,预计丙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1100万元,预计生产丙产成品还需发生除乙原材料以外的总成本为300万元,预计为销售丙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55万元。丙产成品销售中有固定销售合同的占80%,合同价格总额为900万元。丁产成品的市场价格总额为350万元,预计销售丁产成品发生的相关税费总额为18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03年12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

A.23

B.250

C.303

D.323


正确答案:C

第9题:

某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甲材料的成本,2019 年 5 月 1 日,结存甲材料 200 公
斤,每公斤实际成本 100 元;5 月 10 日购入甲材料 300 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 110 元;5 月 15 日发出甲材料 400 公斤。5 月末,库存甲材料的实际成本为()元。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D
解析:
剩余的原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剩余的甲原材料都是 5月 10 日购入的,所以月末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100×110=11 000(元)

第10题:

丙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原材料,2020年2月1日结存甲材料100千克,实际成本为10 000元;2月14日购入甲材料200千克,实际成本为30 000元;3月5日购入甲材料300千克,实际成本为60 000元;3月9日发出甲材料500千克。不考虑其他因素,丙企业发出的甲材料实际成本为( )元。

A.60 000
B.70 000
C.80 000
D.90 000

答案:C
解析:
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发出存货,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应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3月5日购入甲材料的单位成本=60 000÷300=200(元/千克),该企业发出甲材料实际成本=10 000+30 000+(500-300)×200=80 000(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