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电源系统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题目

机房电源系统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通信枢纽楼电源系统总体技术要求》,不宜设置在地下室的有()。

  • A、高压配电机房
  • B、低压配电机房
  • C、油机房
  • D、电力机房

正确答案:A,B,C,D

第2题:

机房对网络有安全保密要求时应采用或采用其他相应防护措施()、()。


正确答案:屏蔽布线系统;光缆布线系统

第3题:

某通信大楼,分别有一层计费中心、电源室、电池室;二层机房、三层机房、四层机房设置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已安装完毕,请选择正确答案:该工程竣工验收应包括下列()设备和场所。

  • A、防护区和贮瓶间
  • B、系统设置和七氟丙烷灭火剂输送管道
  • C、与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联动的有关设备
  • D、有关安全措施

正确答案:A,B,C,D

第4题:

站用交流电源系统出厂验收(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标准卡中,对站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防护等级有哪些验收内容?


正确答案: 柜体外壳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20。

第5题: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有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正确答案:系统的安全防护应符合Q/GDW377—2009《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对于采用GPRS/CDMA无线公网接入电力信息网的安全防护,对接入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隔离措施。对于采用230MHz无线专网接入电力信息网的安全防护,应采取身份认证、报文加密、消息摘要、时间戳技术等措施。采集终端应包含具备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的安全芯片,采用完善的安全设计、安全性能检测、认证与加密措施,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应符合Q/GDW365—2009《智能电能表信息交换安全认证技术规范》的安全认证要求。

第6题:

简述雷电侵入电源监控系统的主要途径及其防护措施。


正确答案: (1)雷电侵入监控系统的主要途径有电磁感应、地电位反击和雷电浪涌入侵三种途径。
(2)监控系统的雷电防护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抑制或衰减雷电浪涌的耦合途径,抑制或衰减雷电浪涌的耦合途径的主要措施有合理布线、屏蔽和等电位连接与接地等。二是提高监控系统本身的浪涌耐受能力。

第7题:

广播电视中心设备的机房电源系统的施工要求有哪些?


正确答案:广播电视中心供电系统是安全制作和播出的重要环节之一。来自外电的闪落、干扰、闪电雷击、临时断电等都将直接威胁播出安全。UPS,本身具有整流、滤波、稳压等功能,是广播电视中心重要设备之一。
系统中的关键设备要求具有安全稳定的供电,而且节目制作和播出的计算机网络对供电系统也有着严格的要求。UPS系统的供电,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与节目播出有关的计算机网络都应提供UPS系统供电,以保证数据程序的安全传送。另外,放置UPS的房间应采用隔声材料,以降低UPS所发出的噪声。

第8题:

电力系统中过电压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安装避雷针、避雷线;
(2)装设避雷器;
(3)安装接地装置;
(4)断路器并联电阻;
(5)设置消弧线圈;
(6)装设放电器。用于配电系统及电子设备、仪器等;
(7)安装电抗器。用于远距离输电线路。

第9题:

论述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对电源和机房有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根据《地区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要求,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对电源和机房有以下要求:
(1)交流供电电源必须可靠。应有两路来自不同电源点的供电线路供电。电源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电压波动宜小于±10%。
(2)保证供电的可靠和质量。计算机系统应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交流电源失电后维持供电宜为1h。
(3)应保持机房的温度、湿度。机房温房为15~28℃。温度变化率每小时不超过±5℃,湿度为40%~75%。
(4)机房内应有新鲜空气补给设备和防噪声措施。
(5)机房应防尘,应达到设备厂商规定的空气清洁度,对部分要求净化的设备应设置净化间。
(6)计算机系统内应有良好的工作接地。如果同大楼合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小于0.5Ω,接地引线应独立并同时与建筑物绝缘。
(7)根据设备的要求应有防静电、防雷击和防过电压的措施。
(8)机房内应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防水、防火和灭火设施。
(9)机房内照明应符合有关规定,并应具有事故照明设施。

第10题:

通信机房、通信设备(含电源设备)的()和()防护能力应满足电力系统通信站防雷和过电压防护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正确答案:防雷;过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