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规定

题目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规定,排烟设施采用机械排烟系统时,除中庭外,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对于建筑空间净高高度为()m及以下的场所,排烟量应按不小于()m3/(hm2)计算。

  • A、6;30
  • B、6;60
  • C、8;30
  • D、8;60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下列民用建筑楼梯间的防烟设计方案中,错误的是()。

A.建筑高度97m的住宅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
B.建筑高度48m的办公楼,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均采用自然通风方式防烟
C.采用自然通风的防烟楼梯间,楼梯间外墙上开设的可开启外窗最大布置间隔为3层
D.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在最高部位设置1.0㎡的固定窗

答案:D
解析:
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 1.0m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故D错误

第2题: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的要求,挡烟垂壁应( )进行一次功能检测启动试验及供电线路检查。

A.月
B.季度
C.半年
D.年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51251—2017附录G规定,挡烟垂壁应每季度做手动或自动的启动测试。P286-287

第3题:

为了()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制定《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

A.合理设计建筑防烟、排烟系统

B.保证施工质量

C.规范验收和维护管理

D.及时扑灭初起火灾


答案:ABCD

第4题:

某企业按照国家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要求,对已经投入使用的防烟排烟系统的组件、零部件等按照规定检查周期进行检查、测试。下列防烟排烟系统各部位的检查周期,说法错误的是( )。

A.每季应对防烟、排烟风机进行一次功能检测启动试验
B.每半年应对系统阀门进行自动和手动启动试验
C.每年应对防烟、排烟系统进行联动试验
D.每月应对活动挡烟垂壁供电线路进行检查

答案:D
解析:
教材P286
(1)每季度应对防烟排烟风机、活动挡烟垂壁、自动排烟窗进行一次功能检测启动试验及供电线路检查。(2)每半年应对全部排烟防火阅、送风阀或送风口、排烟I阅或排烟口进行自动和于动启动试验一次(3)每年应对全部防烟排烟系统进行一次联动试验和性能检测,其联功功能和性能参数应符合原设计要求。

第5题:

对某公共建筑内的防烟排烟系统进行安装检査,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相关要求,下列检査结果中,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送风机的进风口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两者边缘垂直距离为5.0m
B.送风机设置在系统的上部,且采取保证各层送风量均匀性的措施
C.排烟风机设置在排烟系统的下部,烟气出口朝上
D.风机外壳至墙壁的距离为800mm
E.送风机设在钢架基础上,未设置减振装置

答案:A,C
解析:
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3.3.5机械加压送风风机宜采用轴流风机或中、低压离心风机,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送风机的进风口应直通室外,且应采取防止烟气被吸入的措施。
???2送风机的进风口宜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
???3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A项错误。
???4送风机宜设置在系统的下部,且应采取保证各层送风量均匀性的措施。这里是宜,且现实中设在屋顶情况很多,故建议B项不选。
5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送风机房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
???6当送风机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安装单向风阀或电动风阀时,应采取火灾时自动开启阀门的措施。
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4.4.4排烟风机宜设置在排烟系统的最高处,烟气出口宜朝上,并应高于加压送风机和补风机的进风口。C项错误。
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6.5.2风机外壳至墙壁或其他设备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D项正确。
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6.5.3风机应设在混凝土或钢架基础上,且不应设置减振装置;若排烟系统与通风空调系统共用且需要设置减振装置时,不应使用橡胶减振装置。E项正确。

第6题:

某建筑净空高度为5m的商业营业厅,设有机械排烟系统,共划分为4个防烟分区,最小防烟分区面积为500㎡。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该机械排烟系统设置的下列方案中,正确的是()

A.最小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为30000m3/h
B.排烟口与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为1.2m
C.防烟分区的最大长边长度为40m
D.最大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为1500㎡

答案:A
解析:
建筑空间净高小于或等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m/(h·m)计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m/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最小防烟分区的排烟量=60×500=30000m3/h,故A正确,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相邻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5m。故 B错误,高度 5m,防烟分区最大为 1000㎡,长边最大允许长度为36m.故C、D错误

第7题:

对某公共建筑内的防烟排烟系统进行安装检查,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系统组件的安装要求,不符合要求的是( )。

A.排烟口距可燃物的距离为1.2m,且表面平整、不变形,调节灵活
B.排烟阀的手动驱动装置距楼地面1.4m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
C.排烟风管法兰垫片应为不燃材料,薄钢板法兰风管应采用螺栓连接。
D.吊顶内的排烟管道采用不燃材料隔热,与可燃物的距离为150mm
E.风机仅用于防烟时,宜采用柔性连接。

答案:A,E
解析:
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6.4.2送风口、排烟阀或排烟口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标准和设计要求,并应固定牢靠,表面平整、不变形,调节灵活;排烟口距可燃物或可燃构件的距离不应小于1.5m。A项错误。
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6.4.3常闭送风口、排烟阀或排烟口的手动驱动装置应固定安装在明显可见、距楼地面1.3m~1.5m之间便于操作的位置,预埋套管不得有死弯及瘪陷,手动驱动装置操作应灵活。B项正确。
参《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6.3.4风管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风管的规格、安装位置、标高、走向应符合设计要求,且现场风管的安装不得缩小接口的有效截面。
2风管接口的连接应严密、牢固,垫片厚度不应小于3mm,不应凸入管内和法兰外;排烟风管法兰垫片应为不燃材料,薄钢板法兰风管应采用螺栓连接。C项正确。
??3风管吊、支架的安装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有关规定执行。?
4风管与风机的连接宜采用法兰连接,或采用不燃材料的柔性短管连接。当风机仅用于防烟、排烟时,不宜采用柔性连接。E项错误
? 5风管与风机连接若有转弯处宜加装导流叶片,保证气流顺畅。
??6当风管穿越隔墙或楼板时,风管与隔墙之间的空隙应采用水泥砂浆等不燃材料严密填塞。
? 7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并应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的距离。D项正确。

第8题:

《建筑防烟排烟 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防烟、排烟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及维护管理。对于有特殊用 途或特殊要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当专业标准有特别规定的,可从其规定。()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对

第9题: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规定,当金属风管采用法兰连接时,其螺栓孔的间距不得( )。

A.大于120mm
B.大于150mm
C.小于120mm
D.小于150mm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6.3.1 金属风管的制作和连 接应符合的规定:风管采用法兰连接时,风管法兰材料规格应按本标准表 6.3.1 选用,其螺 栓孔的间距不得大于 150mm,矩形风管法兰四角处应设有螺孔。

第10题:

某二级耐火等级单层丙类厂房,室内净空高度为5.5m,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的规定,该厂房内一个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 )m2。

A.500
B.1000
C.2000
D.300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4.2.4,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尚不应大于筑内空间净高的8倍。P386-394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