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生产爆炸性气体的厂房应采用()热风采暖。A、不循环使用B、循环使用C、不循环使用或循环使用

题目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生产爆炸性气体的厂房应采用()热风采暖。

  • A、不循环使用
  • B、循环使用
  • C、不循环使用或循环使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一些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厂房,防火检查中包括对供暖系统是否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的检查。不属于常见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厂房是( )。

A.散发二硫化碳气体、黄磷蒸气及其粉尘厂房
B.生产和加工钾、钠、钙等物质的厂房
C.电石、碳化铝、氢化钾、氢化钠、硼氢化钠等厂房
D.木材加工车间

答案:D
解析:
教材P94
常见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厂房主要有散发二硫化碳气体、黄磷蒸气及其粉尘厂房、生产和加工钾、钠、钙等物质的厂房和电石、碳化铝、氢化钾、氢化钠、硼氢化钠等厂房。

第2题:

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的物质在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则该生产类别为(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答案:A
解析:
2020版教材P 73
表2-2-2:甲类第四项,常温下受到水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能燃烧或爆炸的物 质,如金属钾、钠 、锂。故选A

第3题:

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属于生产火灾类别()类。

A、甲

B、乙

C、丙

D、丁


参考答案:A

第4题: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厂房(仓库)火灾危险性分类规定,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其属性为甲类火灾危险性。

  • A、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 B、爆炸下限小于20%的气体
  • C、助燃气体
  • D、闪点小于28℃的液体

正确答案:A,D

第5题:

某铝粉生产厂房内可以采用( )采暖。

A. 明火
B. 表面平均温度不超过 82.5℃的电散热器
C. 不循环使用的热风
D. 电散热器

答案:C
解析:
选用采暖装置的原则
1)甲、乙类厂房和甲、乙类库房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采暖。
2)散发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生产厂房对采暖的要求如下。
①为防止纤维或粉尘积集在管道和散热器上受热自燃,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82.5℃。但输煤廊的采暖散热器表面平均温度不应超过130℃。
②散发物(包括可燃气体、蒸气、粉尘)与采暖管道和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时,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且不应在这些房间穿过采暖管道,如必须穿过时,应用不燃烧材料隔热。
③不应使用肋形散热器,以防积聚粉尘。

第6题:

常见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厂房主要有:()。

A.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纤维与采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虽然采暖温度不高,也可能引起燃烧的厂房,例如二硫化碳气体、黄磷蒸气
B.生产和加工钾、钠、钙等物质的厂房
C.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性气体的厂房,例如电石、碳化铝、氰化钾、氢化钠、硼氢化钠等放出的可燃气体
D.生产和加工食品的厂房
E.生产和加工汽车零部件的厂房

答案:A,B,C
解析:
2018新版教材P94
对一些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厂房,需检查其供暖系统是否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常见容易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厂房主要有: ①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纤维与采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虽然采暖温度不高,也可能引起燃烧的厂房,例如二硫化碳气体、黄磷蒸气及其粉尘等; ②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和爆炸的厂房,例如生产和加工钾、钠、钙等物质的厂房; ③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性气体的厂房,例如电石、碳化铝、氰化钾、氢化钠、硼氢化钠等放出的可燃气体等。

第7题:

下列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的厂房是( )。

A.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与采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的厂房
B.生产过程中散发的可燃粉尘、可燃纤维与采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的厂房
C.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的厂房
D.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性气体的厂房
E.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高温的作用能产生爆炸性气体的厂房

答案:A,B,C,D
解析:
教材P141
本题考查的是采暖装置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可燃粉尘、可燃纤维(CS2气体、黄磷蒸气及其粉尘等)与采暖管道、散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的厂房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的粉尘(生产和加工钾、钠、钙等物质)或产生爆炸性气体(电石、碳化铝、氢化钾、氢化钠、硼氢化钠等释放出的可燃气体)的厂房,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采暖,以防止此类场所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第8题:

以下关于厂房、仓库内的供暖、通风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类厂房内的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B.丙类厂房内空气在循环使用前经净化处理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 25%之后可循环使用
C.民用建筑内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设置自然通风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则其空气可循环使用
D.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或产生爆炸性气体的厂房,应采用不循环使用的热风供暖

答案:C
解析:
甲、乙类厂房内的空气不应循环使用。丙类厂房内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粉尘、纤维的空气,在循环使用前应经净化处理,并使空气中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民用建筑内空气中含有容易起火或爆炸危险物质的房间,设置自然通风或独立的机械通风设施,且其空气不应循环使用。

第9题: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特征中,下列不属于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类的是()。


A.闪点小于28℃的液体

B.爆炸下限小于12%的气体

C.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D.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答案:B
解析:
根据《消防安全技术实务(2018年版)》中表2—2—1的规定,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类。

第10题:

下列得采用空气再循环的热风采暖情况的是()

  • A、空气中含有病原体(如毛类、破烂布等分选车间)、极难闻气味的物质(如熬胶等)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车间
  • B、生产过程巾散发的可燃气体、蒸汽、粉尘与采暖管道或加热器表面接触能引起燃烧的车间
  • C、生产过程中散发的粉尘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引起自燃、爆炸以及受到水、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爆炸性气体的车间
  • D、能与机械送风系统合并时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