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内墙两侧地面出现高差时,应在墙身设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墙体()设垂直防潮层。A、靠土壤一侧B、靠室内一侧C、两侧D、中间

题目

当内墙两侧地面出现高差时,应在墙身设两道水平防潮层,并在墙体()设垂直防潮层。

  • A、靠土壤一侧
  • B、靠室内一侧
  • C、两侧
  • D、中间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墙体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

B.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应设在室外地坪以下60mm处

C.年降雨量小于900mm的地区只需设置明沟

D.外墙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墙身防潮层应设在较低一侧地坪以下60mm处


参考答案:A

第2题:

关于墙体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应设在室外地坪以下60mm处
B:外墙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墙身防潮层应设在较低一侧地坪以下60mm处
C:年降雨量小于900mm的地区只需设置明沟
D: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

答案:D
解析:
2019版教材P44
原文当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在室内地坪以下60mm处选项A错误;当建筑物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在每侧地表下60mm处,防潮层应分别设置选项B错误;降水量小于900mm的地区可只设置散水选项C错误;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选项D正确

第3题:

图示两侧地面有标高差的墙身防潮层的位置。


参考答案:

第4题:

下列关于墙体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在室内地坪以下60mm处

B.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应在较低一侧的地坪处设置

C.室内采用架空木地板时,外墙防潮层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地板木搁栅垫木以下

D.钢筋混凝土基础的砖墙墙体不需设置水平和垂直防潮层

E.当建筑物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在每侧地表下60mm处防潮层应分别设置

答案:A,C,E
解析:
当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在室内地坪以下60mm处;当建筑物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在每侧地表下60mm处,防潮层应分别设置,并在两个防潮层间的墙上加设垂直防潮层。当室内地面采用架空木地板时,外墙防潮层应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地板木搁栅垫木之下。

第5题:

下列哪部分不符合墙身防潮的要求

A.砌体墙应在室外地面以上,位于室内地面垫层处设置连续的水平防潮层
B.室内墙面,应该全部设置墙裙
C.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高差处墙身侧面加设防潮层
D.湿度大的房间的外墙或内墙内侧应设防潮层

答案:B
解析:
墙身防潮应符合下列要求:砌体墙应在室外地面以上,位于室内地面垫层处设置连续的水平防潮层;室内相邻地面有高差时,应在高差处墙身侧面加设防潮层;湿度大的房间的外墙或内墙内侧应设防潮层;室内墙面有防水、防潮、防污、防碰等要求时,应按使用要求设置墙裙。

第6题:

墙身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在室内地面以下()。


本题答案:50-60mm

第7题:

关于砖墙墙体防潮层设置位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防潮层设在室内地坪处
B.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应在较低一侧的地坪处设置
C.室内采用架空木地板时,外墙防潮层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地板木搁栅垫木以下
D.钢筋混凝土基础的砖墙墙体不需设置水平和垂直防潮层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墙。在墙身中设置防潮层的目的是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沿基础墙上升和勒脚部位的地面水影响墙身。它的作用是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保持室内干燥卫生。当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在室内地坪以下60mm处;当建筑物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在每侧地表下60mm处,防潮层应分别设置,并在两个防潮层间的墙上加设垂直防潮层;当室内地面采用架空木地板时,外墙防潮层应设在室外地坪以上,地板木搁栅垫木之下。墙身防潮层一般有油毡防潮层、防水砂浆防潮层、细石混凝土防潮层和钢筋混凝土防潮层等。
教材页码:P36-77

第8题:

墙身防潮层是垂直设置在墙体一侧,保护墙角不受地面潮气侵袭的构造做法。()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关于墙体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应设在室外地坪以下60mm处

B.外墙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墙身防潮层应设在较低一侧地坪以下60mm处

C.年降雨量小于900mm的地区需设置明沟和散水

D.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墙。关于砖墙的防潮层的设置,要求是:室内地面均为实铺时,外墙墙身防潮层在室内地坪以下60mm处;建筑物墙体两侧地坪不等高时,在每侧地表下60mm处,防潮层应分别设置,并在两个防潮层间的墙上加设垂直防潮层。为了防止地表水对建筑基础的侵蚀,在建筑物的四周地面上设置暗沟(明沟)或散水,降水量大于900mm的地区应同时设置暗沟(明沟)和散水。外墙与暗沟(明沟)之问应做散水,散水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坡度为3%~5%;降水量小于900mm的地区可只设置散水。

第10题:

关于墙身的细部构造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勒脚部位外抹防水耐久的材料,高度不小于700mm
B、散水的宽度宜为500~1000mm
C、墙洞过梁和外窗台要做好滴水,滴水凸出墙身≥60mm
D、内墙两侧地面有高差时,在墙内可仅设两道水平防潮层
E、当散水采用混凝土时,宜按20~30m间距设置伸缩缝


答案:A,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墙体的建筑构造。散水的宽度宜为600~1000mm,选项B错;内墙两侧地面有高差时,在墙内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加设垂直防潮层,选项D错。参见教材P36。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