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墙厚度h ≤240mm,梁跨 ≥6m时,下列构造中最佳构造措施

题目

当墙厚度h ≤240mm,梁跨 ≥6m时,下列构造中最佳构造措施是()

  • A、加大墙厚
  • B、在梁下的墙部位加设壁柱
  • C、在梁下支承面下的砌体设置混凝土垫块
  • D、同时在梁下支承处设置壁柱和混凝土垫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非抗震设计时,某顶层两跨连续墙梁,支承在下层的砌体墙上,如题31~34图所示。墙体厚度为240mm,墙梁洞口居墙梁跨中布置,洞口尺寸为b×h(mm×mm)。托梁截面尺寸为240mm×500mm。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分别为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和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GZ1为墙体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梁的构造措施满足规范要求。



假定,洞口尺寸b×h=1000mm×2000mm,试问,考虑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截面弯矩系数αM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0.09
B. 0.15
C. 0.22
D. 0.27

答案:C
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式(7.3.6-6),考虑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截面弯矩系数为:αM=ψM(2.7hb/l0-0.08),其中ψM=3.8-8.0a1/l0。
根据《砌规》7.3.3-1条,l0取1.1×(4500-240)=4686mm及4500mm的较小值,则l0=4500mm。
且a1=(4500-1000)/2=1750mm>0.35l0=1575mm,取a1=1575mm;ψM=3.8-8.0×1575/4500=1.0;则αM=1.0×(2.7×500/4500-0.08)=0.22。
答案选C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点为:
①连续墙梁的计算跨度;
②托梁跨中截面弯矩系数。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砌规》第7.3.3-1条,计算连续墙梁的计算跨度;
②根据《砌规》式(7.3.6-6),计算托梁跨中截面弯矩系数。

第2题:

非抗震设计时,某顶层两跨连续墙梁,支承在下层的砌体墙上,如题31~34图所示。墙体厚度为240mm,墙梁洞口居墙梁跨中布置,洞口尺寸为b×h(mm×mm)。托梁截面尺寸为240mm×500mm。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分别为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和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GZ1为墙体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梁的构造措施满足规范要求。



假定,Q1=30kN/m,Q2=90kN/m,试问,托梁跨中轴心拉力设计值Nbt(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两跨连续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跨中弯矩的效应系数为0.07。

A. 50
B. 100
C. 150
D. 200

答案:B
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式(7.3.6-2),托梁轴心拉力设计值Nbt=ηNM2/H0。
根据《砌规》7.3.3-1条,l0取1.1×(4500-240)=4686mm及4500mm的较小值,则l0=4500mm。
其中:M2=0.07Q2l02=0.07×90×4.52=127.575kN·m。
根据《砌规》7.3.3-3条,求得H0=hw+0.5hb=2800+0.5×500=3050mm。
根据《砌规》式(7.3.6-8),考虑墙梁组合作用的托梁跨中截面轴力系数为:ηN=0.8+2.6hw/l0,即ηN=0.8+2.6×2800/4500=2.42,则Nbt=2.42×127.575/3.05=101.22kN。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100,因此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点为:
①连续墙梁的计算跨度;
②连续墙梁的跨中截面计算高度;
③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轴心拉力设计值。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砌规》第7.3.3-1条,计算连续墙梁的计算跨度;
②根据《砌规》第7.3.3-2条和第7.3.3-3条,计算连续墙梁的跨中截面计算高度;
③根据《砌规》式(7.3.6-2),再考虑到托梁跨中截面应按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计算,来计算托梁轴心拉力设计值。

第3题:

下列构造措施中()属于抗震地区砖混结构必须的构造措施。

A.过梁

B.圈梁

C.构造柱

D.基础梁


参考答案:BC

第4题:

有关《混凝土规范》中梁内纵向构造钢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梁的跨度小于4m时,架立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8mm
B.当梁的跨度为4~6m时,架立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0mm
C.当梁的跨度大于6m时,架立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
D.当梁的截面高度超过800mm时,在梁的两侧面沿高度每隔300~400mm应设置一根直径不小于8mm的纵向构造钢筋

答案:D
解析:

第5题:

如图所示,已知梁高h=500mm,跨度l=4m,梁支承长度240mm,墙体厚度h′=240mm,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f=1.5MPa,则屋面梁下墙顶截面的偏心距e值为(  )mm。


A、47
B、61
C、120
D、178

答案:A
解析:
由题意可得,梁端有效支承长度

第6题:

非抗震设计时,某顶层两跨连续墙梁,支承在下层的砌体墙上,如题31~34图所示。墙体厚度为240mm,墙梁洞口居墙梁跨中布置,洞口尺寸为b×h(mm×mm)。托梁截面尺寸为240mm×500mm。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分别为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和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GZ1为墙体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梁的构造措施满足规范要求。



试问,最大洞口尺寸b×h(mm×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1200×2200
B. 1300×2300
C. 1400×2400
D. 1500×2400

答案:B
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表7.3.2,承重墙梁的洞宽比b/l0≤0.3。
根据《砌规》7.3.3-1条,l0取1.1×(4500-240)=4686mm及4500mm的较小值,则b≤0.3×4500=1350mm。
承重墙梁洞口高度为:h≤5hw/6且hw-h≥0.4m,则h≤5×2800/6=2333mm,且h≤2800-400=2400mm。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1300×2300,因此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点为:
①承重墙梁的洞宽比和洞口高度的规定要求;
②连续墙梁的计算跨度。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根据《砌规》表7.3.2,获知承重墙梁的洞宽比和洞口高度的规定要求;
②根据《砌规》第7.3.3-1条,计算连续墙梁的计算跨度。

第7题:

非抗震设计时,某顶层两跨连续墙梁,支承在下层的砌体墙上,如题31~34图所示。墙体厚度为240mm,墙梁洞口居墙梁跨中布置,洞口尺寸为b×h(mm×mm)。托梁截面尺寸为240mm×500mm。使用阶段墙梁上的荷载分别为托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1和墙梁顶面的荷载设计值Q2。GZ1为墙体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梁的构造措施满足规范要求。



关于本题的墙梁设计,试问,下列说法中何项正确?(  )
Ⅰ.对使用阶段墙体的受剪承载力、托梁支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可不必验算;
Ⅱ.墙梁洞口上方可设置钢筋砖过梁,其底面砂浆层处的钢筋伸入支座砌体内的长度不应小于240mm;
Ⅲ.托梁上部通长布置的纵向钢筋面积为跨中下部纵向钢筋面积的50%;
Ⅳ.墙体采用MU15级蒸压粉煤灰普通砖、Ms7.5级专用砌筑砂浆砌筑,在不加设临时支撑的情况下,每天砌筑高度不超过1.5m。

A. Ⅰ、Ⅱ正确
B. Ⅰ、Ⅲ正确
C. Ⅱ、Ⅲ正确
D. Ⅱ、Ⅳ正确

答案:B
解析: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第7.3.9条,当墙梁支座处墙体中设置上、下贯通的落地混凝土构造柱,且其截面不小于240mm×240mm时,可不验算墙梁的墙体受剪承载力;根据《砌规》第7.3.10条,当墙梁的墙体中设置上、下贯通的落地混凝土构造柱,且其截面不小于240mm×240mm时,或当bf/h大于等于5时,可不验算托梁支座上部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故Ⅰ对。
根据《砌规》第7.3.12-5条,墙梁洞口上方应设置混凝土过梁,其支承长度不应小于240mm。故Ⅱ错。
根据《砌规》第7.3.12-12条,托梁上部通长布置的纵向钢筋面积与跨中下部纵向钢筋面积之比值不应小于0.4。故Ⅲ对。
根据《砌规》第7.3.12-2条,承重墙梁的块体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计算高度范围内墙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Mb10)。故Ⅳ错。
答案选B项。
【考点分析】
本题主要考点为墙梁设计的基本概念。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分析步骤如下:
①首先通过题干Ⅰ、Ⅱ、Ⅲ、Ⅳ四项中所提到的关键词;
②在规范中准确的找出其所在的位置,判断各选项说法是否正确。

第8题:

当墙厚小于等于240mm,梁跨大于等于6m时,从下列构造中选出最佳构造措施()

A、加大墙厚

B、在梁下的墙体部位加设壁柱

C、在梁下支撑面下的砌体设置混凝土垫块

D、同时在梁下支承处设置壁柱和混凝土垫块


正确答案:D

第9题: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墙厚240的构造柱构造要求的最小截面为()。

A、120mm×240mm
B、180mm×240mm
C、240mm×240mm
D、370mm×240mm

答案:B
解析:
2018新教材P9(一)多层砖砌体房屋的构造柱构造要求(1)构造柱最小截面为180mmX240mm。

第10题:

有关砖混结构房屋墙体的构造柱做法,下列哪条有误?( )

A.构造柱最小截面为240mm×180mm
B.施工时先砌墙后浇筑构造柱
C.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
D.构造柱上沿墙高每500mm设2φ6拉结钢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1m

答案:C
解析:
C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7.3.2.4条规定,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