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之前应作出系统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方法、精度要求、监测点布置、观测周期、工序管理。

题目

基坑开挖之前应作出系统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方法、精度要求、监测点布置、观测周期、工序管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基坑开挖前应做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监控方案应包括:( )。

A.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

B.监测点的布置、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C.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

D.监测报告

E.信息反馈系统


正确答案:ABCE

第2题:

下列关于基坑监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米或开挖深度小于5米,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能及其他需要检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B、基坑工程施工前,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第三方对基坑工程实施现场检测
C、水位观测管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4~6米
D、监测项目初始值应在相关施工工序之前测定,并取至少连续观测3次的稳定值的平均值
E、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降水时,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边缘


答案:A,B,D
解析:
水位观测管管底埋置深度应在最低水位或最低允许地下水位之下3~5米。参见教材P56。

第3题:

基坑开挖前应作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监控方案包括()。

A、监控目的和监控项目

B、监控报警值和监测周期

C、监控方法和精度要求

D、监测点的布置

E、监控设备和人员的安排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针对工程项目制定变形监测方案应着重考虑的内容包括()

A监测内容

B监测方法、监测仪器和监测精度

C监测部位和测点布置

D监测周期(或频次)


A,B,C,D

第5题: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工作应符合下列哪些要求?(  )

A、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B、监测点应均匀布置
C、至少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变形监测网的基准点
D、对同一监测项目宜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

答案:A,C,D
解析:
A项,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第4.1.1条,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应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B项,根据第5.1.1条,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C项,根据第6.1.2条第1款,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定、可靠的点作为变形监测网的基准点;D项,根据第6.1.4条第1款,对同一监测项目宜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

第6题:

基坑开挖前应做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监控方案应包括()

A. 监控目的
B. 监测项目
C. 监控值警值
D. 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E. 记录制度


答案:A,B,C,D,E
解析:
基坑开挖前应做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 拫警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 反馈系统等

第7题:

基坑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并符合以下规定()。

A、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
B、监测点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5m
C、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2个
D、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
E、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答案:A,D,E
解析:
2018新教材p56,(4)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20m,每边监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水平和竖向监测点宜为共用点,监测点宜设置在围护墙或基坑坡顶上

第8题:

基坑开挖监测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交阶段性监测结果报告。结束时应提交完整的监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

A.工程概况

B.监测项目和各测点的平面和立面布置图

C.采用仪器设备和监测方法

D.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和监测结果过程曲线

E.监测结果评价


参考答案:ABCDE

第9题:

某城市建设一座5 0层的综合大楼,距离1号运营地铁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为40m,需对开挖基坑、综合大楼及相邻的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中变形监测Ⅱ等精度要求实施。


开挖基坑监测:基坑上边缘尺寸为100m*80m,开挖深度为25m,在基坑周边布设了四个工作基点A、B、C、D,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壁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监测内容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基坑回填等;基坑开挖初期监测频率为1次/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相应增加监测频率;监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监测到第1 2期时,发现由工作基点A测量的所有监测点整体向上位移,而由工作基点B、C、D测量的监测点整体下沉或不变。综合大楼监测:大楼的监测点布设顶部、中部和基础上,沿主墙角和立柱布设;监测内容包括基础沉降、基础倾斜和大楼倾斜等;监测频率为1次/周;监测从基础施工开始至大楼竣工后1年。


地铁隧道监测:监测范围为综合大楼相邻的2 00m区段;监测内容包括隧道拱顶下沉、衬砌结构收敛变形及侧墙位移等;变形监测点接断面布设,断面间距为5m,每个断面上布设5个监测点,每个点上安装圆棱镜,采用2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自动测量;监测频率为2次/天;隧道监测从基坑开挖前一个月至大楼竣工后1年。


监测数据采用SQL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库表单包括周期表单。工程表单、原始数据表单、测量仪器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等。监测成果包含监测点坐标数据、变形过程线及成果分析等。


【问题】


1.该段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总共需布设多少个断面监测点?对两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的安置位置有什么要求?


2.利用数据库生成监测点的变形过程线时,需要调用到哪些表单?并说明理由。


3.从测量角度判断有工作基点A测量的基坑监测点向上位移的原因,并提出验证方法。





答案:
解析:

1.地铁隧道变形监测范围是200m区段,变形监测点按断面布设,断面间距5m,每个断面布设5个点,故总共需要布设的断面监测点=(200/5+ 1)*5=205。


两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的安置位置要求设立在基准点或工作基点上,并采用具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台或观测墩,测站视野开阔无遮挡,周围应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应同时具有防水、防尘设施。


2.利用数据库生成监测点的变形过程线时,需要调用周期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


原因是监测点变形过程线反应的是监测点平面位置和高程随时间的变化。


3.由工作基点A测量的基坑监测点向上位移是因为工作基点A点位下沉造成的。


验证方法:利用变形区域外布设的基准点,采用水准测量方法观测工作基点A、B、C和D的高程变化。将测量得到的工作基点点位高程与先前的高程值比较即可。


第10题:

变形监测的特点是要对监测点进行周期观测,每一周期的观测方案如监测网的()、使用仪器、作业方法乃至观测人员都要尽可能一致。


正确答案:图形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