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栏杆压顶应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压梁,并与主体结构和小立柱可靠连接

题目

砌体栏杆压顶应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压梁,并与主体结构和小立柱可靠连接。压梁高度不应小于120()mm,宽度不宜小于砌体厚度,纵向钢筋不宜小于4φ10。

  • A、80
  • B、100
  • C、120
  • D、140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建筑幕墙防雷构造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幕墙的铝合金立柱采用柔性导线连通上、下柱
B.幕墙立柱预埋件用圆钢或扁钢与主体结构的均压环焊接连通
C.幕墙压顶板与主体结构屋顶的防雷系统有效连接
D.在有镀膜层的构件上进行防雷连接应保护好所有的镀膜层

答案:D
解析:
2019版教材P121页
八、建筑幕墙的防雷构造要求
(1)幕墙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的有关规定。
(2)幕墙的金属框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连接部位清除非导电保护层。
(3)幕墙的铝合金立柱,在不大于10m范围内宜有一根立柱采用柔性导线,把每个上下柱的连接处连通。导线截面积铜质不宜小于25mm2,铝质不宜小于30mm2。
(4)主体结构有水平压环的楼层,对应导电通路的立柱预埋件或固定件应用圆钢或扁钢与均压环焊接连通。镀锌圆钢直径不宜小于12mm,镀锌扁钢截面不宜小于5mm×40mm。避雷接地一般每三层与均压环连接。
(5)兼有防雷功能的幕墙压顶板宜采用厚度不小于3mm的铝合金板制造,与主体结构屋顶的防雷系统应有效连通。
(6)在有镀膜层的构件上进行防雷连接,应除去其镀膜层。
(7)使用不同材料的防雷连接应避免产生双金属腐蚀。
(8)防雷连接的钢构件在完成后都应进行防锈油漆处理。
(9)幕墙工程防雷施工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

第2题:

在砖砌体上支承钢筋混凝土梁时,当梁跨度大于( )m时,其支承面下的砌体上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垫块。

A.4.8
B.5.4
C.6.0
D.6.6

答案:A
解析:

第3题:

下列何项叙述是正确的?(  )

A、梁端较短的垫梁下的砌体可视为均匀局压
B、梁端预制刚性垫块下砌体为均匀局压
C、混凝土过梁和墙梁底面砌体应力近似均匀
D、梁端预制刚性垫块和梁端现浇成整体的刚性垫块下砌体应力状态相同

答案:C
解析:
梁端下设置刚性垫块不仅增大了局部受压面积,还可以保证梁端支承压力的有效传递。工程中常采用预制刚性垫块,也可将垫块与梁端现浇成整体。这两种情况的垫块下砌体局部受压性能虽然有所不同,但为简化计算,梁端下设有与梁端现浇成整体的刚性垫块时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计算,采用与梁端下设有预制刚性垫块时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相同的方法计算。

第4题:

栏杆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 A、栏杆立柱、横杆宜采用机械切割,并清除毛刺
  • B、拐角处或端部均应设臵立柱,或与建筑物牢固连接
  • C、栏杆拐角处应呈圆弧形,构件相连应圆滑过渡
  • D、栏杆扶手焊缝应打磨光滑

正确答案:A,B,C,D

第5题:

节点③中,栏杆立柱与踏步连接处的做法正确的是( )。
A.连接处不做翻边,栏杆立柱埋入欲留空洞灌水泥砂浆
B.连接处做翻边,栏杆立柱埋入欲留空洞灌水泥砂浆
C.连接处不做翻边,栏杆立柱与预埋件焊接
D.连接处做翻边,栏杆立柱与预埋件焊接


答案:
解析:
D

第6题:

加强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抵抗地震能力的构造措施有( )。

A.提高砌体材料的强度
B.增大楼面结构厚度
C.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D.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
E.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并与构造柱连接起来

答案:C,D,E
解析:

第7题:

立柱安装时,立柱与主体结构连接必须具有一定的适应位移能力,采用()连接时,应有可靠的防松、防滑措施。

A、铆接
B、螺栓
C、双面焊
D、单面焊

答案:B
解析:
立柱应先与连接件(角码)连接,然后连接件再与主体结构预埋件连接。立柱与主体结构连接必须具有一定的适应位移能力。采用螺栓连接时,应有可靠的防松、防滑措施。

第8题: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关于砌体填充墙及隔墙的抗震构造措施,下述何项说法不准确?(  )

A.应采取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设置拉结筋、水平系梁、圈梁、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
B.刚性非承重墙体的布置,应避免使结构形成刚度和强度分布上的突变
C.非楼梯间或人流通道的砌体填充墙,墙长大于8m或层高的2倍时,宜设置间距不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D.楼梯间砌体填充墙,应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答案:D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1.5条第4款规定,楼梯间周边填充墙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层高和4m的较小值,故D项表述有误。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13.3.2条第1款规定,非承重墙体宜优先采用轻质墙体材料,采用砌体墙时,应采取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设置拉结筋、水平系梁、圈梁、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第2款规定,刚性非承重墙体的布置,应避免使结构形成刚度和强度分布上的突变,当围护墙非对称均匀布置时,应考虑质量和刚度的差异对主体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故AB两项表述正确。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6.1.5条第3款,非楼梯间或人流通道的砌体填充墙,墙长大于8m或层高的2倍时,宜设置间距不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C项表述正确。第4款规定,楼梯间采用砌体填充墙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层高且不大于4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D项表述不准确。

第9题:

下列建筑结构体系中,抗震性能最差得是()。

  • A、钢结构框架
  • B、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C、砌体结构
  • D、现浇钢筋砼剪力墙结构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立面装饰线脚应与主体结构有牢固的连接,各类线条应优先采用()的形式。

  • A、钢筋混凝土现浇
  • B、GRC预制安装
  • C、砖砌体砌筑
  • D、EPS预制安装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