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帧中继的特点

题目

简述帧中继的特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帧中继最主要的四个特点是传输速
率高、网络时延低、在星形和网状网上可靠性高和带宽的利用率高。3.简述帧中继中是如何进行PVC管理的。答:PVC管理采用用户/网络接口(UNI)的本地管理接口(LMI)协议和用于网络/网络接口(NNI)的PVC管理协议。管理协议描述用户/网络间接口(UNI)以及网络/网络接口(NNI)如何相互交换有关接口和PVC的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接口的有效性、各PVC当前的状态、PVC的增加和删除等。虽然管理协议增加了帧中继的复杂性,但能保证网络充分运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关于帧中继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26) 。

A. 帧中继交换机只完成二层协议功能 B. 帧中继交换机具有差错控制、重发机制等功能 C. 帧中继网络采用统计时分复用方式,动态分配带宽 D. 帧中继网络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


正确答案:B

第2题:

简述帧中继数据链路层核心功能。


正确答案: 帧中继数据链路层核心功能主要包括:
(1)帧的定界、同步和透明性。
(2)使用地址字段进行帧的复用/分路。即允许在同一通路上建立多条数据链路连接,并使它们相互独立工作。
(3)帧传输差错检测(但不纠错)。
(4)检测传输帧在“0”比特插入之前和删除之后,是否由整个八比特组组成。
(5)检测帧长是否正确。
(6)拥塞控制功能。

第3题:

帧中继网的特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高效、经济、可靠和灵活。

第4题:

简述帧中继技术的特点。


正确答案: (1)主要用于传递数据业务,讲数据信息以帧的形式传送。
(2)使用的传输链路是逻辑连接,在一个物理连接上可使用多个逻辑连接,可实现带宽的复用和动态分配。
(3)简化了X.25的第三层功能,特高了网络对信息的处理效率。
(4)在链路层完成统计复用,帧透明传输和错误检测,节省了帧中继交换机的开销,提高网络吞吐量,降低通信延迟。
(5)交换单元一帧的信息长度比分组长度要长,适合封装局域网的数据单元。
(6)提供一套合理的带宽管理和防止拥塞的机制,是用户有效的利用预约的带宽。
(7)采用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可以提供SVC(交换虚电路)和PVC(永久虚电路)业务。

第5题:

请简述帧中继对差错的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当检测到有误码时,结点要立即中止这次传输。
当中止传输的指示到达下个结点后,下个结点也立即中止该帧的传输,并丢弃该帧。
如果需要重传出错的帧,则由源站使用高层协议(而不是帧中继协议)请求重传该帧。
因此,仅当帧中继网络本身的误码率非常低时,帧中继技术才是可行的。

第6题:

什么是帧中继技术?帧中继技术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帧中继是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数据通信技术,其英文名为FrameRelay,简称FR。
它是从X.25分组通信技术演变而来的。帧中继(FrameRelay,FR)技术是在OSI(开放系统互连)数据链路层上用简化的方法传送和交换数据单元的一种技术。帧中继仅完成OSI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核心层的功能,将流量控制、纠错等留给智能终端去完成,大大简化了节点机之间的协议;同时,帧中继采用虚电路技术,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因而帧中继具有吞吐量高、时延低、适合突发性业务等特点。帧中继对于基于信元交换的异步转移模式(ATM)网络,是一个重要的接入可选项。作为一种新的承载业务,帧中继具有很大的潜力,主要应用在广域网(WAN)中,支持多种数据型业务,如局域网(LAN)互连、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文件传送、图像查询业务、图像监视等。

第7题:

简述帧中继网的组成、入网方式。


正确答案:用户-网络接口UNI;网络-网络接口NNI;组成:国家骨干网,省内网,本地网;帧中继交换机:改装型X.25分组交换机,帧中继交换机,具有帧中继接口的ATM交换机;帧中继交换机接口类型:用户接入接口;中继接口,网管接口;帧中继交换机功能:带宽,拥塞,信令处理,用户线,中继、路由管理;
帧中继用户接入入网方式:①局域网接入方式;
②计算机终端接入中继网的方式;
接入设备:
①路由器:区别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广播网/子网;
②网桥;
③帧中继装拆设备;
④标准的帧中继终端;
接入电路:
①专线接入;
②拨号接入。

第8题:

简述帧中继的适用范围。


正确答案:局域网间互连:帧中继可以应用于银行、大型企业、政府部门的总部与其他地方分支机构的局域网之间的互连、远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文件传送、图像查询业务、图像监视及会议电视等。组建虚拟专用网:帧中继只使用了通信网络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一部分来执行其交换功能,有着很高的网络利用率。所以,利用它构成的虚拟专用网,不但具有高速和高吞吐量,而且费用也相当低。电子文件传输:由于帧中继使用的是虚拟电路,信号通路及带宽可以动态分配,因而它在远程医疗、金融机构及CAD/CAM(远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的文件传输、计算机图像、图表查询等业务方面有着特别好的适用性。

第9题:

阐述帧中继技术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帧中继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的分组交换技术,它具有以下特点:
(1)帧中继技术主要用于传递数据业务,将数据信息以帧的形式进行传送。
(2)帧中继传送数据使用的传输链路是逻辑连接,而不是物理连接,在一个物理连接上可以复用多个逻辑连接,可以实现带宽的复用和动态分配。
(3)帧中继协议简化了X.25的第三层功能,使网络节点的处理大大简化,提高了网络对信息的处理效率。采用物理层和链路层的两级结构,在链路层也只保留了核心子集部分。
(4)在链路层完成统计复用、帧透明传输和错误检测,但不提供发现错误后的重传操作。省去了帧编号、流量控制、应答和监视等机制,大大节省了帧中继交换机的开销,提高了网络吞吐量、降低了通信时延。
(5)交换单元—帧的信息长度比分组长度要长,预约的最大帧长度至少要达到1600字节/帧,适合封装局域网的数据单元。
(6)提供一套合理的带宽管理和防止拥塞的机制,使用户有效地利用预约的带宽,即承诺的信息传送速率(CIR),还允许用户的突发数据占用未预定的带宽,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7)与分组交换一样,帧中继采用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可以提供SVC(交换虚电路)和PVC(永久虚电路)业务,但目前已应用的帧中继网络中,只采用PVC业务。

第10题:

帧中继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帧中继的特点有:
(1)高效性。
(2)经济性。
(3)可靠性。
(4)灵活性。
(5)长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