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防范重放攻击的技术是()。A、加密B、数字签名C、数字证书D、时间戳

题目

能防范重放攻击的技术是()。

  • A、加密
  • B、数字签名
  • C、数字证书
  • D、时间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数字时间戳技术是()技术一种变种的应用。() A.数字签名 B.数字信封 C.电子商务 D.私钥加密


正确答案:A
    数字时间戳技术是数字签名技术一种变种的应用。

第2题:

()能提供电子文件发送时间的安全保护。

A.数字时间戳

B.数字签名

C.身份认证

D.数字证书


参考答案:A

第3题:

● 能防范重放攻击的技术是 (15) 。

(15)A. 加密 B. 数字签名 C. 数字证书 D. 时间戳


答案:D. 时间戳

第4题:

在Kerberos系统中 使用一次性密钥 和(41) 来防止重放攻击。

A.时间戳

B.数字签名

C.序列号

D.数字证书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Kerberos系统安全相关知识。一次性密钥、序列号和时间戳都是对付重放攻击的有效手段,Kerberos系统采用一次性密钥和时间戳来防止重放攻击。

第5题:

SET协议的核心技术是( )。

A.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数字通信、数字证书

B.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数字信封、数字通信

C.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数字信封、数字证书

D.加密技术、数字通信、数字信封、数字证书


正确答案:C

第6题:

能防范重放攻击的技术是(60)。

A.加密

B.数字签名

C.数字证书

D.时间戳


正确答案:D
解析:在某些领域的重放攻击,有点像Dos,如对需要加解密的通信机制中,攻击者不断发送已经截获的以前的报文,被攻击者获取报文后进行解密,但是解密会消耗很多资源,导致被攻击者无法正常通信。在ipsec的应用中,就有这样的攻击,要防重放攻击,可以使用一个计数器来达到目的,系统在接收报文后就记一次数,并且这个数放在报文中,通信双方都不断更新自己的计数器,如果攻击者发送一个以前的报文,系统可以查看报文中的数字是否与上次的相差很大,如果很大,就说明是重放攻击,丢弃报文。为了防止重放攻击,实际的协议中常采用序列号或者时间戳机制来指示当前消息的新鲜度。

第7题:

()采用了双重加密的方法,即用消息摘要加密和RSA加密的方法来实现防伪造、防抵赖。

A.身份认证

B.数字时间戳

C.数字证书

D.数字签名


参考答案:D

第8题:

● 在Kerberos系统中, 使用一次性密钥和 (41) 来防止重放攻击。

(41)A. 时间戳 B. 数字签名 C. 序列号 D. 数字证书


正确答案:A
试题(41)分析
    本题考查Kerberos系统安全相关知识。
    一次性密钥、序列号和时间戳都是对付重放攻击的有效手段,Kerberos系统采用一次性密钥和时间戳来防止重放攻击。

第9题:

数字签名是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接收者可以确定发送者的身份是否真实,同时发送者不能(16)发送的消息,接收者也不能(17)接收的消息。Kerberos是一种分布式环境下的(18)系统。为了防止重放(replay)攻击,它使用了一次性的(19)和时间戳。在公钥加密的情况下,用户必须警惕用于加密的公钥是否属于真正的接收者,为此必须使用数字证书;常用的数字证书格式有(20)证书和X.509证书。

A.泄露

B.隐藏

C.篡改

D.否认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能防范重放攻击的技术是( )。

A.加密

B.数字签名

C.数字证书

D.时间戳


正确答案:D
解析:重放攻击的防御方案(1)时间戳
“时戳”——代表当前时刻的数。  
基本思想——A接收一个消息当且仅当其包含一个对A而言足够接近当前时刻的时戳。
原理——重放的时戳将相对远离当前时刻。
时钟要求——通信各方的计算机时钟保持同步。
处理方式——设置大小适当的时问窗(间隔),越大越能包容网络传输延时,越小越能
防御重放攻击。
适用性——用于非连接性的对话(在连接情形下双方时钟若偶然出现不同步,则正确的
信息可能会被误判为重放信息而丢弃,而错误的重放信息可能会当作最新信息而接收)。(2)序号——通信双方通过消息中的序列号来判断消息的新鲜性。
要求通信双方必须事先协商一个初始序列号,并协商递增方法。(3)提问——应答
“现时”——与当前事件有关的一次性随机数N(互不重复即可)。
基本做法——期望从B获得消息的A事先发给B一个现时N,并要求B应答的消息中包含N或f(N),f是A、B预先约定的简单函数。
原理——A通过B回复的N或f(N)与自己发出是否一致来判定本次消息是不是重放的。
时钟要求——无。
适用性——用于连接性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