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

题目

大篆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何谓大篆?


正确答案:大篆是我国古代汉字书体之一。其名称在汉代著作中可见,与“小篆”相对称而言。广义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书体,包括甲骨、钟鼎、籀文和六国古文;狭义专指周宣王太史籀整理审定过的文字即籀文。许慎《说文解字·叙》说:“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史篇·下”注:“师古曰:周宣王太史籀作大篆书也。”唐张怀瓘《书断》说:“史籀十五篇……凡九千字……秦焚书,唯《易》与此篇得全。“逮王莽乱,此篇亡失,建武(光武帝刘秀年号)中,获九篇,晋世,此篇废。”这些记载,都认为史籀创大篆。而晋卫恒《四体书势》认为:“或曰下杜人程邈为衙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十年,从狱中改大篆。”还有明朝丰坊在其《书诀》中说是史逸作大篆,而史籀将其加工润色整理。近人王国维认为大篆是秦系文字,周平王东迁后的六国文字出于籀文系统,是为古文。现在一般都认为大篆是通行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字体,因相传为太史籀所作,所以也称为“籀文”。这种文字是在甲骨文和金文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演变和一定的加工整理而逐渐定形。传说中太史籀作的大篆十五篇,仅在《说文解字》中保留有二百余字,但其真迹已不可见,故一般学者都把《石鼓文》、《秦公簋》铭文看作大篆的代表作。

第2题:

大篆是今古文字的分水岭。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小篆据说是秦相 ________简化大篆而成。


正确答案:
李斯

第4题:

什么是大篆?


正确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

第5题:

大篆形成的意义


正确答案: 籀文,也叫籀书或大篆,是小篆前期文字,是小篆的基础。大篆,一般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流行于西土秦地的汉字,相传这种字体为周宣王时太史籀所著,故而又称为“籀文”。
大篆的形体结构比六国古文一般要规整和繁复,它上承西周春秋金文,下启小篆,发展脉络是清晰可辨的。大篆文字的代表字体是唐时出土的“石鼓文”。甲骨文字,就是殷、周之间的古文.它的字体,有些是象形一类,在古文以前就有的。有些繁缛一类的,又与籀文相同;另外与小篆相近、和金文相同的也不少.甲骨文字体的变化非常大,常常一个字有很多不同的写法。如龙、凤、龟、鱼等字;有五体以至八、九体。又如羊字,竞多到四十五体。由甲骨文演变为大篆,在书体上可必说是第一次改革。
经过这一改革之后,字体统一了,通用起来也方便了.虽然大篆十五篇现已失传,但是我们把流传下来的一些籀文与甲骨文加以印证,还是可以看出从甲骨文演变的形迹的。由此也可以知道,文字的演变,总离不开因、革、损、益的规律。

第6题:

汉字的演变是()。篆书又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大篆以()为代表。


正确答案: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石鼓文

第7题:

大篆的创造者是谁?他有书迹传世否?


正确答案:唐张怀瓘在其《书断·卷上·大篆》中说:“史籀即大篆之祖也。”也就是说,大篆的创造者是史籀。关于史籀造大篆的说法,最早见于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序》中。许慎说:“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将大篆与古文区别开来。传说《石鼓文》就是史籀的笔迹。历代文人书士,如李嗣真、窦泉,窦蒙、徐浩、欧阳询、虞世南等,对此都无以微辞。但根据王国维的考证,史籀并非实有其人,而是误以《史籀篇》首句为人名之故。以至有人认为是“史籀”这个人做了《史籀篇》,并认为史籀是周宣王(公元前八二七年即位)的太史或柱下史。根据历史流传下来的史料,可以肯定,《史籀篇》确实是周代厘定当时文字规范的书籍,其字为大篆无疑。据今人唐兰考证,石鼓文是秦献公十一年(公元前三七五年)之物。至于是否有史籀这个人或这个名字叫史籀的史官是否是大篆的创始人,对于不是专门搞史学研究的学书者来说,则可不必泥古穷究,死扣字眼。就像对苍颉造字的传说一样,只要知道大篆是怎么出现的,什么时候通行的,它和“籀书”是什么关系就行了。

第8题:

吴昌硕的大篆以破锋做石鼓大篆,气势浑莽,开篆书新气象,有发轫启源之功,行书用笔率情,笔势翩翩,波澜天成。(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9题: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其中广义的大篆包括()。

  • A、甲骨文
  • B、金文
  • C、籀文
  • D、蝌蚪文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字体。

  • A、行书
  • B、隶书
  • C、大篆
  • D、魏碑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