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

题目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实行()

  • A、共和主义
  • B、平等思想
  • C、民主主义
  • D、三权分立学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香港著名文化及时事评论家梁文道先生的代表作《常识》是向美国独立运动时期的哪位政治家致敬()

A.本杰明·富兰克林

B.托马斯·杰斐逊

C.托马斯·潘恩

D.詹姆斯·麦迪逊


参考答案:C

第2题:

在美国独立过程中,极力地宣传美国国家独立思想的民主主义者是( )。

A.本杰明·富兰克林
B.托马斯·杰斐逊
C.托马斯·潘恩
D.乔治,华盛顿

答案:C
解析:
托马斯·潘恩是著名的政论家、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他在所写的《常识》中,公开提出美国独立革命的问题,在独立战争期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常识》出版后三个月内,发行12万册,总销售量达50万册以。在《独立宣言》中强调的那些民主原则早已为《常识》以更酣畅淋漓的语调阐述过。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名称也出自潘恩。故其被广泛视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

第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讲究继承与创新的基本准则,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材料二 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强大必须依靠其制度创新,特别是像英国这种规模的国家要想争当世界第一,就必须始终掌握领先的法宝,必须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引领世界潮流,制度创新能力由此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做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西周史实,评论“材料一”孔子的观点。(3分)

(2)请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指出其表现和实现途径。(3分)

(3)美国在独立战争胜利后是如何来实践“材料三”潘恩思想的。(4分)

(4)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积极探索,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这两个时期的两条“路”各指什么?从实施的结果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5分)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1)孔子的观点很好地指出了一个国家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制度的重要性。西周在继承前朝制度的基础上创立了宗法制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成为一个绵延数百年的强国。   
    (2)表现: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或君主立宪制);实现途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实现。
    (3)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制、共和制。
    (4)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暴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②建国后,高眨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③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不管走什么路,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国情。

第4题: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有()

A塞缪尔·亚当斯

B本杰明·戴

C托马斯·佩因

D艾赛亚·托马斯

E詹姆斯·贝内特


A,C,D

第5题: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卓越的报刊活动家有()

A塞缪尔·亚当斯

B艾赛亚·托马斯

C托马斯·佩因

D托马斯·杰斐逊

E本杰明·富兰克林


A,B,C

第6题: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人文主义 B.民族主义

C.天赋人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正确答案:C

第7题: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被誉为“独立战争的号角”的小册子是托马斯•佩因撰写的()

A《常识》

B《独立宣言》

C《危机》

D《人权论》


A

第8题:

潘恩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意大利


参考答案:A

第9题:

被称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号角的政论小册子《常识》的作者是()

A塞缪尔•亚当斯

B艾赛亚•托马斯

C托马斯•佩因

D本杰明•富兰克林


C

第10题:

简述托马斯·潘恩和他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正确答案: 潘恩(1737—1809)出生于英国一个贫困的手工业工人家庭,13岁便辍学,青少年时的坎坷生活使他屡遭失业和饥饿的威胁。1772年他以“”(“痛苦”之意)为笔名,写了反映英国税吏的小册子《税吏事件》。1774年远涉重洋来到北美,在费城担任《宾夕法尼亚杂志》编辑,1775年发表《在美洲的非洲人奴隶问题》疑问,以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罪恶的奴隶制度,为他在新大陆初步赢得了声誉。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后,不少人对北美殖民地究竟能否独立,应不应该脱离英国,缺乏信心。亲英的托利党人更是继续鼓吹效忠英王。在这关键时刻,潘恩于1776年1月以“一个英国人”的署名,发表了《常识》的政府小册子,以通俗、充满激情的语言,呼吁北美殖民地人民立即拿起武器,进行争取自由的战争,指出争取独立是个常识问题,并大声疾呼:“所有正确的、合理的事情都在为分离做辩护”,继续从属于英国有百害而无一利。这篇战斗的檄文一问世,不到三个月就印行了12万册,殖民地爱国报纸差不多都转载了。北美300万人民几乎所有识字的人都读了,产生了极大影响。它鼓舞了人民战斗的决心和勇气,被认为是独立战争的响亮号角。华盛顿说,《常识》使包括他在内的人的心理起了“巨大的变化”。《常识》还为当年7月一致通过的《独立宣言》铺平道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