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

题目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 A、实行计划经济以求大同
  • B、调节劳资矛盾以求和谐
  • C、重分富人产业以求均富
  • D、合理分配收入以求共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形成及内容。


参考答案:

(一)民生史观——孙中山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础“民生是历史的重心”;“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二)平均地权和土地公有。他提出的土地国有措施是征收地价税和土地增价归公。
其具体办法是:
A.核定地价。
B.照价征税。
C.照价收买。
D.涨价归国。
(三)节制资本,核心理念是发展国家资本,限制私人垄断资本。“节制私人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前者指用累进税率征收所得税、遗产税之类措施;后者则是主张把那些“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的企业,收归“国家经营”。
(四)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宏伟方案《实业计划》,《实业计划》是一部论述中国经济建设问题的专书。全书共包括六大计划,它不但包括孙中山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全面设计,还有着他对有关经济发展和工业化道路问题的一系列见解和主张
(五)孙中山的大同理想:这一社会是一个真正“自由、平等、博爱之境域”;全部土地都归国家所有,铁路、矿山、森林、航路都由国家经营,国家从土地和国营企业获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收入,并用以举办免费教育、养老恤贫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事业,供公民享用;公民人人权利平等,无尊卑贵贱之分。


第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吾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多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者,富国之四经,治国之大本也。……唯深望与中堂有以玉成其至已。”
——1894年6月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分不能混淆,东西之分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抉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也。”
——1900年12月孙中山《告同乡书》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四“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对“欧洲富强之本”的分析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2)材料一体现了孙中山当时的什么政治主张?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有何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答案:
解析:
(1)不对。欧洲富强之本在于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材料一体现的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变化:由主张维新转向革命,说明孙中山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决心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3)因为清政府统治者对内实行专制和民族压迫,对外已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故要“民族革命”;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不能铲除君主专制政体,故要“政治革命”;而要解决革命后的社会发展问题,防止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在中国出现,必须进行“社会革命”。
(1)1894年,孙中山对“欧洲富强之本”的认识只在表象上,没有看到其根本在于欧洲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孙中山在向西方学习上,由过去的维新而转向革命,这说明孙中山认识的进步。孙中山被李鸿章拒绝后,感到和平改革之途已绝,依靠这样的政府,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3)民族主义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是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是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试图解决土地问题,是社会革命。

第3题:

孙中山在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发表讲话说:“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这表明孙中山()

A.对袁世凯的面目认识不清

B.放弃了革命信仰

C.丧失了革命斗志

D.开始认识到发动群众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A

第4题: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

  • A、逆之则亡
  • B、不可阻挡
  • C、天下大势
  • D、忠言逆耳

正确答案:A

第5题:

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

  • 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
  • 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 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

正确答案:D

第6题:

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土地政策有着极高的评价,他认为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正是太平天国土地平均的继承,“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人创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相同点是

A.都反对封建土地制度
B.都要实行土地国有
C.都要把土地无偿分给农民
D.都要平均分配土地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天朝田亩制度》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正确分析】孙中山一直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并将他创立的旧三民主义,看作是对洪秀全开创的太平天国事业的继承和发展,这是因为《天朝田亩制度》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都具有反对封建土地制度的特点,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选项。
【干扰分析】B、C、D选项是两者的区别。《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土地国有,要求将土地无偿分给农民,实行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这些都是民生主义所不具备的。

第7题:

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指的是()。

  • A、民族主义
  • B、人民主义
  • C、民权主义
  • D、民生主义

正确答案:A,C,D

第8题:

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平均地权


参考答案:C

第9题:

孙中山先生铭言:佛教为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先生对佛学这样崇拜,何以佛教仍不普遍?统请解释!


正确答案:亲之爱之曰仁,世上众生界线分九,种类则千差万别,不可穷尽,皆有其苦,各希得救。能普救者曰救世,分类救者,只可曰救某某。他教对众生之爱,或爱人而害物,或爱大而害小,多有差等,佛教则九界四生,视同一子,平等拔与,故称‘求世之仁’。其他哲学,多说外境,佛学独说心造,是能追本穷源,故曰‘哲学之母’。科学往往偏重物质,偏重欲望,偏重现量,有利亦有害,是之曰偏。佛学非空非有,亦空亦有,讲中道,惟求明心见性,主张少欲知足,每一事理,俱说到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不仅拘泥现量,能有利而无害,一切圆融,故曰,‘可补科学之偏’。孙中山先生乃大智大勇之人,识透此机,故大声疾呼,智不及此者,自然相信不过。

第10题: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