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史书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

题目

某史书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材料所说的“盖隐然执政之府”指的是()

  • A、中书省
  • B、内阁
  • C、军机处
  • D、总理衙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右图所示,该书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瑁,始乃一通焉。&r

右图所示,该书记载: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瑁,始乃一通焉。”但罗马帝国的史书及其他西方史书中都没有记载此事。下列推断中最符合逻辑的解释是()


参考答案:C

第2题:

清代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它的设置是皇权加强的重要标志。这是因为(  )。

A.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互相配合,提高了行政效率
B.实现了皇帝“票拟”和“批红”的设想
C.取代了丞相。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D.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答案:D
解析:
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这表明专制集权达到了顶峰。

第3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官吏值班)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材料三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军机处最初设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4分)

(2)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

(3)综观材料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6分)


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
    (1)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2)职能: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
    (3)特点: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主要是承旨、缮撰、传述。

第4题:

编年体史书是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载历史事件的,《竹书纪年》就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史书中最早关于“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是西汉()云:“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 A、《说文解字》
  • B、《急就篇》
  • C、《释名》
  • D、《汉书》

正确答案:B

第6题:

乾隆在位61年,将康雍乾盛世推向顶峰。


参考答案:错

第7题:

《后汉书》是范晔所编撰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东汉的历史。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阿保机建国后,命突吕不制定辽国最早的一部成文法( )。

A、咸雍新定条例

B、皇统制

C、决狱法

D、重熙新定条例


参考答案:C

第9题:

清代“康雍乾”盛世持续了将近200年。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
  • 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
  • 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
  •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